秋冬降温“拉肚子”高发,专家提醒:防寒与调养同样重要
近日,“天气一冷就拉肚子”这一话题登上社交平台热搜,引发了无数网友的共鸣。随着秋冬气温骤降,腹泻、腹痛、腹胀等肠胃不适的患者明显增多。部分人经过肠镜检查并无明显病变,却依旧反复出现肠胃问题。对此,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执行主任陈坛辀在采访中进行了详细解读。
为什么天气一冷就容易“闹肚子”?
陈坛辀主任指出,降温后腹泻多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1. 胃肠功能紊乱
胃肠道对温度变化十分敏感。寒冷刺激会导致腹部受凉,使胃肠平滑肌收缩、蠕动加快,从而影响食物消化,诱发腹泻与腹痛。
2. 肠道菌群失衡
低温可能打乱肠道菌群的平衡。有益菌活性下降,而有害菌增多,食物发酵产气,从而引发腹胀、腹泻等不适。
3. 肠易激综合征(IBS)
寒冷、精神紧张或饮食不规律都可能刺激这一慢性肠道疾病。气温骤降会加剧肠道的应激反应,导致症状反复发作。
4. 食物不耐受
天气转冷后,火锅、烧烤等重口味食物频繁登场。若存在乳糖或果糖不耐受,未被分解的糖分会在肠道内聚集,造成渗透压升高,引发腹泻。

出现腹泻,该怎么应对?
陈坛辀建议根据腹泻程度采取分级处理:
1. 轻度腹泻:自我调理为主
可适当饮用温水或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饮食上宜清淡,避免辛辣、油腻、生冷食物。最关键的是注意腹部保暖,尤其不要直接吹空调或冷风。
2. 症状较明显:遵医嘱用药
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泻或益生菌类药物,但应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以防破坏肠道菌群平衡。
3. 症状严重:应立即就医
若每日腹泻超过10次,伴高热、剧烈腹痛或呕吐,应尽快前往医院,防止脱水、电解质紊乱或感染性腹泻。
秋冬病毒活跃,警惕诺如与轮状病毒
秋冬季节是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肠道病毒的高发期。这类病毒可引起急性胃肠炎,表现为腹泻、呕吐、乏力等症状。家庭和学校等人群密集场所应注意防护,勤洗手、避免共用餐具,并保持环境清洁。
调理与预防:让肠道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1. 保暖为先
及时添衣,尤其要保护好腹部,不穿露脐装,不直接接触冰冷地面。
2. 饮食宜“温、软、淡”
多吃温热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蒸菜,少吃油炸、辛辣、冰饮。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变质食物。
3. 适度运动
选择温和的活动,如散步、太极、瑜伽等,促进肠道蠕动,增强体质。寒冷天气下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受凉。
4. 规律作息与心态平和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良好的心态有助于神经系统稳定,从而维护肠道功能。
小结
从保暖到饮食,从心态到作息,肠道健康需要“内外兼修”。秋冬季节,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肠道危机”。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防寒、饮食清淡、保持卫生、适当运动,是预防秋冬腹泻的关键。让我们用一点点细心与规律,守护肠道的“暖意”,迎接健康舒适的冬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