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病的定义

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是指肾脏功能逐渐下降的一种慢性病理状态,通常持续超过三个月。随着肾脏功能的逐渐衰减,患者的肾小管、肾小球和肾间质等结构会发生不可逆的损伤,导致肾脏无法有效地排泄代谢废物、调节电解质平衡及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定义与分类
慢性肾病的定义主要基于两项关键指标:肾小管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和尿蛋白水平。根据eGFR的数值,慢性肾病可分为五个阶段:
1. 第一阶段:eGFR ≥ 90 mL/min/1.73 m²,伴有尿蛋白(或其他肾脏损伤的标志)。
2. 第二阶段:eGFR在60-89 mL/min/1.73 m²,伴有尿蛋白或其他肾脏损伤的标志。
3. 第三阶段:eGFR在30-59 mL/min/1.73 m²,通常分为3A(45-59 mL/min/1.73 m²)和3B(30-44 mL/min/1.73 m²)。
4. 第四阶段:eGFR在15-29 mL/min/1.73 m²。
5. 第五阶段:eGFR < 15 mL/min/1.73 m²,或需要透析或肾移植。
尿蛋白(或其他损伤标志物)的问题则是用于判断肾脏是否存在损伤的一项重要因素。尿蛋白的持续存在通常是慢性肾病的预警信号。
病因
慢性肾病的病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
糖尿病:糖尿病是导致慢性肾病的重要因素,糖尿病患者因为长期高血糖对肾脏的损害,易导致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对肾脏血管造成损伤,进一步影响肾功能。
慢性肾小球肾炎:这种情况是由于肾小球的持续炎症导致的肾功能下降。
多囊肾病、尿路梗阻等遗传或结构性疾病:这些病症会引起肾功能的下降。
影响与管理
慢性肾病不仅影响肾脏功能,还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贫血、电解质失衡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深远影响。早期诊断和管理至关重要,通过控制原发病(如糖尿病和高血压)、改善生活方式、适当饮食和监测肾功能,可以有效延缓病情进展。
总结来说,慢性肾病是一个需要综合管理的复杂疾病,早期识别与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如果你或你的亲友有相关高风险因素,建议定期进行肾脏健康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