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案例
一、
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Chronic 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是由各种原因导致胆汁排泄受阻,致使胆汁成分积聚于肝脏内,最终引发肝细胞损伤和肝纤维化的疾病。该病的症状包括黄疸、瘙痒、疲劳和肝脏肿大等。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来探讨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二、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张某
性别:女
年龄:45岁
职业:教师
主诉: 患者于2个月前出现黄疸,伴随瘙痒,逐渐加重,近期还出现乏力和食欲减退。
病史:
患者既往健康,无肝病史。曾因胆囊结石于5年前接受胆囊切除术。
家族史:无肝病或其他相关疾病家族史。
体检:
体重:62kg,身高:165cm,BMI:22.8。
生命体征:血压120/75 mmHg,脉搏76次/分钟,呼吸18次/分钟。
皮肤检查:双目皮肤黄染,伴随全身瘙痒。
腹部检查:肝脏轻度肿大,肝边缘平滑,无压痛。
三、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正常,血红蛋白正常,血小板轻度减少。
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300 U/L,谷草转氨酶(AST)250 U/L,碱性磷酸酶(ALP)600 U/L,胆红素总计(TBil)10 mg/dL,直接胆红素(DBil)8 mg/dL。
甲状腺功能:正常。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肝脏形态正常,但胆汁在右肝内淤积,胆管未见明显扩张。
自体免疫性及感染性检查:
肝炎病毒(包括乙型、丙型)抗体均为阴性,自身抗体(如抗线粒体抗体、抗核抗体等)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四、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考虑患者为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可能由以前的胆囊结石所致,但经进一步排除其他原因后,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
五、治疗方案
1. 药物治疗:
开始使用熊去氧胆酸(UDCA)进行治疗,以改善胆汁的流动并减轻肝脏损伤。
对于瘙痒症状,给予抗组胺药物和胆盐吸附剂(如考来烯胺)。
2. 定期随访:
每月复查肝功能及胆红素水平,根据疗效调整药物剂量。
进行肝超声检查以观察肝脏形态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
六、案例总结
通过对张某的病例分析,可以看出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至关重要。尽管迄今为止,该病尚无根治方案,针对病因和症状的治疗可有效延缓疾病进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医务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应提高对该病的重视,及时识别相关临床表现,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持续的随访和评估也有助于更好地管理该病患者的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