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腹膜炎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细菌感染、消化道穿孔、肠梗阻、肝硬化腹水等引起的腹膜和腹膜腔的急性炎症
可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甚至休克等症状
通过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补充营养,手术探查/清创等方法治疗
若治疗不及时,有一定病死率
定义
腹膜是一层薄膜,它覆盖在我们的肚子里面,即腹腔的内部。腹膜有两层:一层覆盖在腹部器官的外部,称为脏腹膜;另一层包裹在腹腔壁上,称为壁腹膜。
作为腹腔的保护膜,腹膜不仅为腹腔器官提供润滑,确保其顺畅地活动,还具有支撑、保护和免疫功能。
当腹膜受到细菌感染或化学物质如胃、肠、胰液及胆汁等的刺激时,即可引起腹膜急性炎症,称为急性腹膜炎(acute peritonitis)。临床上以细菌感染所致者最为严重。
分类
急性腹膜炎有多种分类方法,可根据发病来源、炎症范围、炎症开始时的性质进行分类。
发病来源
按发病来源可分为继发性急性腹膜炎和原发性急性腹膜炎,该分类方法目前是被临床最多采用的方法。
继发性腹膜炎:绝大多数急性腹膜炎为继发性,常继发于腹腔内脏器的穿孔、炎症、损伤破裂的直接蔓延,或继发于腹部外伤及外科手术的感染。
原发性急性腹膜炎:系指腹腔内并无明显的原发感染病灶,病原菌从腹腔外病灶经血液或淋巴液播散而感染腹膜,常见于抵抗力低下的病人,如肾病综合征或肝硬化患者。
炎症范围
按炎症范围分为弥漫性和局限性急性腹膜炎。
弥漫性急性腹膜炎:炎症广泛,波及整个腹腔。
局限性急性腹膜炎:炎症被粘连分隔在腹腔的某一局部区域。
炎症开始时的性质
按炎症开始时的性质分为无菌性和感染性急性腹膜炎。
无菌性急性腹膜炎:常见于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的初期,化学性物质如胃液、胰液、胆汁、尿液漏入腹腔所致。
感染性急性腹膜炎:在腹腔抗感染能力减弱时,由各种病原体直接侵袭腹膜所致。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