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粉过敏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致敏花粉诱发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
接触花粉后有鼻塞、流涕、瘙痒、打喷嚏、眼红、畏光、哮喘等表现
治疗主要是回避过敏原、对因治疗
无法彻底治愈,日常需要尽量避免接触花粉
定义
花粉过敏又称为花粉症、枯草热,具有特应性体质的患者吸入或接触花粉后引起的过敏性疾病。过敏原(变应原)是花粉内的特殊蛋白。
临床上将花粉诱发的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哮喘、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等疾病统称为花粉症。
分类
基于引起过敏反应的花粉种类,花粉症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树木花粉症
由树木花粉引起的过敏反应,如桦树、橡树、杨树、榆树等。
牧草花粉症
由草本植物花粉引起的过敏反应,如玉米、小麦、高粱、狗尾巴草等。
杂草花粉症
由杂草花粉引起的过敏反应,如蓟属、艾属、豚草属等。
发病情况
世界范围内花粉症的患病率约为30%,美国豚草花粉的过敏率为26%,欧洲花粉症的患病率在近20年间上升至20%。
我国花粉症的发病率为0.5%~1%,高发地区可达到5%。有学者报道,内蒙古地区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为32.4%,其中花粉症的患病率高达18.5%。
花粉症的发生与花粉的传播季节密切相关。国外花粉症主要发生在春、夏、秋季的树木花粉、牧草花粉、杂草花粉三个季节。
我国大部分城市气传花粉四季分布特点呈现春季、秋季两个高峰。夏、冬季气传花粉含量相对较少。
春季以乔木开花为主,包括松科、柏科、杨属及桑科等。秋季致敏性强的草本植物开花较多,包括蒿属、草属、豚草属、藜科及苑科等。由于秋季气候逐渐干燥,有利于花粉传播,且植物花粉致敏性强,因此我国秋季花粉症发病人数最多,在北方地区尤为突出。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