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
问答
疾病
支原体培养
概述
标本采集
培养条件
培养方法
正常参考值
临床意义
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类没有细胞壁、高度多形性、能通过滤菌器、可用人工培养基培养增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由于能形成丝状与分枝形状,故称为支原体。支原体培养是指将支原体接种到培养基中,并观察其生长情况,以判断有无
支原体感染
。
对怀疑肺炎
支原体感染
的患者采集痰、咽拭子、鼻咽洗液和支气管分泌物。立即送检和接种。不能及时接种的标本,应放置4℃保存并于24小时内接种。
支原体的营养要求比一般细菌高,除基础营养物质外还需加入10%~20%人或动物血清以提供支原体所需的胆固醇和酵母。支原体的最适pH 7.8~8.0之间,低于7.0则死亡,但
解脲支原体
最适pH 6.0~6.5。支原体的培养37℃即可,当然,初次培养37℃,5%~10%CO
2
效果更好。人型,肺炎,24~48小时即可达到对数生长期。
分离培养是支原体实验室诊断的惟一方法。大多数支原体兼性厌氧,有些菌株在初分离时加入5%CO
2
生长更好。生长缓慢,在
琼脂
含量较少的固体培养基上孵育2~3天出现典型的“荷包蛋样”菌落(圆形,直径10~16μm),核心部分较厚,向下长入培养基,周边为一层薄的透明颗粒区。
解脲支原体
在含
尿素
和以硫酸锰为产氨指标的完全诊断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具有特征性的深棕色菌落。此外,支原体还能在鸡胚绒毛尿囊膜或培养细胞中生长。
培养无
支原体感染
。
阳性见于
支原体感染
。肺炎支原体主要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严重时可引起肺外并发症,如
脊髓炎
、
脑膜炎
等。
解脲支原体
可引起
非淋菌性尿道炎
、
前列腺炎
、女性阴道炎和宫颈炎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