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病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到达高原地区,因对环境适应能力不足引起以中枢性缺氧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
症状有头痛、头晕、心悸、皮肤和黏膜青紫、呼吸困难、走路不稳、嗜睡等
病因为从平原地区快速到达高原地区
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氧疗、药物治疗等
定义
高原病是指从平原到达高原后,因对环境适应能力不足而出现以中枢性缺氧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
高原是指海拔(离海平面距离)3000米以上的地区。
相对于平原,高原地区大气压较低、空气稀薄,大气中氧含量较低,容易发生缺氧。
流行病学
任何人都有可能发生本病。
患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身体素质较差者容易发生。
分型
按照病理改变分型
急性高原反应:会产生症状,但多无明显病理学改变。
高原肺水肿:病理改变主要为肺重量增加、充血、水肿。
高原脑水肿:病理改变主要为脑实质、脑间质充血、水肿。
慢性高原病:病理改变主要为右心室增大、右心室壁增厚、右心室腔口罩、右下肺动脉干扩张、肺动脉干弹性纤维消失等。
按照病程分型
急性高原病
按照病理还可分为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神经性高山病)。
慢性高原病
又称Monge病。
按照病理还可分为慢性高原反应、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血压改变、高原心脏病。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