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肿瘤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主要表现为消瘦、上腹疼痛、食欲减退、皮肤黄染等
可能与病毒感染、酗酒、黄曲霉毒素、环境污染、基因缺陷等有关
具体预后与肿瘤类型及性质相关,良性肿瘤预后较好,恶性肿瘤预后较差
肝恶性肿瘤多发生于40岁以上、乙肝病毒感染的人群
定义
肝肿瘤(liver tumors)指发生于肝脏的肿瘤,主要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统计数据显示,肝肿瘤94%是恶性的,只有6%是良性的。
肝恶性肿瘤早期无明显症状,晚期可有消瘦、上腹部疼痛不适、皮肤发黄等表现。
肝良性肿瘤体积较小时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若肿瘤较大会出现明显压迫症状,一旦发生破裂会突发剧痛,还有造成大出血,甚至失血性休克的风险。
本词条所指的肝肿瘤是指原发性肝肿瘤,不包括肝脏转移瘤,即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到肝脏的情况。
分类
主要是按照肿瘤的良恶性来分类,肝良性肿瘤治疗相对容易,通常预后较好;肝恶性肿瘤预后主要与肿瘤类型、分期等有关。
肝良性肿瘤
肝血管瘤
是相对常见的肝良性肿瘤,也是内脏血管瘤中较多见的一类。
其中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常在成年期出现症状,女性多见。
肝细胞腺瘤
少见,肿瘤细胞与正常肝细胞类似。
近年有观点认为其发生与口服避孕药有关。
多发生于15~45岁、有口服避孕药服用史的育龄妇女,以20~39岁者最为多见。
肝错构瘤
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肝脏先天性肿瘤样畸形,多见于婴幼儿,男多于女。
其他
肝脏的其他良性肿瘤还包括肝脂肪瘤肝脏炎性假瘤等,相对罕见。
肝恶性肿瘤
原发性肝癌
简称肝癌,是起源于肝细胞或胆管细胞的恶性肿瘤。
主要包括3种病理类型。
肝细胞癌:是最主要的类型,占原发性肝癌的82.9%。
肝内胆管癌:占11.5%。
混合细胞癌:少见,仅占5.6%,同时有肝细胞和胆管细胞两种成分。
肝母细胞瘤
常见于儿童期,5岁以下患儿占90%,男女比例2:1。
原发性肝肉瘤
相对少见,体积较大,预后较差。
发病情况
目前没有肝肿瘤整体的权威统计数据,但肝癌在肝肿瘤中占绝大多数,可以用肝癌的发病情况大致推测。
全球数据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新数据,2020年全球肝癌新发病例数达到90.57万人,居于恶性肿瘤第7位;死亡83.01万人,居于恶性肿瘤的第2位,仅次于肺癌。
中国数据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患者年龄大多为31~50岁,男性发病显著高于女性。
2016年,我国全年新增肝癌病例38.88万例,其中28.88万男性,10.00万女性。
同年,我国全年肝癌死亡病例33.64万例,其中24.96万男性,8.68万女性。
【特别提醒】由于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一般相对滞后,2022年最新报告发布数据为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汇总全国肿瘤登记处2016年的登记资料。
肝肿瘤是什么颜色的
肝肿瘤包括良性肿瘤、恶性肿瘤,颜色可表现为暗红色、黄色或白色等。
肝脏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种类型,肝脏良性肿瘤如血管瘤等,恶性肿瘤如肝细胞癌等。
肝血管瘤可表现为暗红色等,可给予定期观察和手术治疗;肝细胞癌多为黄色或白色,因为血供丰富质地较软,极易发生破裂。
肝肿瘤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对症治疗,同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宜消化,宜选择优质蛋白,如瘦肉、牛奶等,禁忌生冷、刺激性等食物,戒烟酒。
肝肿瘤相关抗原测定是什么
肝肿瘤相关抗原测定包括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及其他肝癌血清标志物。
1.甲胎蛋白(AFP):是目前在临床肝癌诊断工作中常用的指标,对于肝细胞癌具有相对的专一性。甲胎蛋白升高也是目前肝癌诊断标准之一。
2.甲胎蛋白异质体:适合于甲胎蛋白升高患者的鉴别诊断。可以与肝炎、肝硬化及胃肠道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3.其他肝癌血清标志物:适用于甲胎蛋白阴性肝癌的诊断。包括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及异常凝血酶原等,可以作为辅助诊断指标。
患者肝肿瘤诊断的具体问题还需专业医生的指导。
肝肿瘤切除后又见高回声结节是什么意思
肝肿瘤切除后又见高回声结节可能是由于肿瘤转移、肝内胆管结石、血管瘤、肝内钙化导致。
1.肿瘤转移:肝肿瘤切除不彻底时,残留的癌细胞会通过血管转移到没有病变的肝脏部位形成高回声结节。
2.肝内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也可形成回声结节,结石较少时不会影响胆汁排泄,患者通常没有症状,如果结石较多使胆汁淤积,易形成结石。
3.血管瘤:是较常见肝脏良性病变,超声检查时常提示肝内高回声信号,血管瘤较小时患者常无明显症状。
4.肝内钙化:钙化灶常继发于肝脏局部的炎性或组织坏死,也可出现高回声信号,对人体影响较小,可定期复查。
肝肿瘤切除后又见高回声结节建议至医院就诊,排查病因,积极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