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肺吸虫病
概述 病因 症状与诊断 治疗 护理
概述
腹腔肺吸虫病是指人进食未经煮熟的含有囊蚴的石蟹或蜊蛄等,感染并殖吸虫而引致的免疫性疾病,是并殖吸虫的囊蚴经肠道进入腹腔、肺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组织和脏器生长,虫体不同发育期的抗原诱发机体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和免疫病理改变。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基本普通外科、感染科
临床症状
腹泻、便秘和里急后重、咳嗽、咳铁锈色痰、腹部肿块等。
危害
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腹腔粘连等,影响工作和生活。
并发症
腹腔脏器粘连、粘连性肠梗阻
检查
血常规、血沉、痰液涂片、粪涂片、脑脊液、X线、纤维支气管镜、纤维结肠镜检查、肺吸虫血清循环抗体测定、皮内试验等。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各项相关检查可诊断。
治疗原则
首选吡喹酮驱虫,对症治疗,必要时手术。
治愈性
一般积极治疗后,可治愈。
饮食建议
禁食未经煮熟的被囊蚴污染的淡水蟹和蝲蛄、沼虾、野生动物肉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