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念珠菌、曲霉、隐球菌、孢子菌等真菌引起的肺部病变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呼吸道症状多见
真菌经呼吸道吸入或血行等方式进入肺部导致发病
根据病原菌检测结果精准治疗,以抗真菌药物治疗为主
定义
由不同种类的
真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病变,最常见的深部真菌病。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呼吸道症状为主。
分类
分类方式较多,如按真菌种类、免疫功能损伤的主要情况等。临床常见的是
肺念珠菌病、
肺曲霉病、
肺隐球菌病、
肺孢子菌肺炎等。
按真菌种类
酵母菌
包括肺念珠菌病和非念珠菌病(如肺隐球菌病等)。
霉菌
包括肺曲霉菌病和非曲霉菌病(如肺毛霉菌病、肺
马尔尼菲青霉病等)。
双相型真菌
类真菌
按免疫功能损伤的主要情况
T-细胞功能缺陷
如肺组织胞浆菌病、肺酵母菌病、肺球孢子菌病、肺副球孢子菌病、肺隐球菌病、肺孢子菌肺炎等。
吞噬细胞功能缺陷
如肺曲霉病、肺毛霉菌病、肺念珠菌病、肺假霉样真菌病等。
发病情况
肺念珠菌病发病与性别、季节、地点无特殊关联;近20年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且耐药菌株产生增多。
肺曲霉病发病无特异性流行,呈世界性散发,近年发病率上升。ABPA在哮喘中约占1.0%~3.5%。
肺隐球菌病呈世界性分布、高度散发;多见于青壮年;无明显职业、种族区分;发病率常不足15%。
肺孢子菌肺炎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和性别差异,呈世界性散发。在艾滋病人群中发病率可达70%~80%;近年非HIV感染者的发病率也明显上升。多见于早产儿、营养不良新生儿、艾滋病患者等。
致病原因
土壤、环境、鸟粪附着处、食品等表面附着的真菌,繁殖后产生孢子,后者可经呼吸等方式进入肺部,进行致病。
机体内除肺部外的其他部位所寄存的真菌,随血液或淋巴液循环流经肺部,进行致病。
定植于机体肺内的真菌(寄生菌),当机体免疫力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下降时,可大量繁殖致病。
危险因素
长期用药
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广谱)、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广泛使用使得机体免疫力受到影响或抑制,从而使得真菌有机会发生发展。
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后机体受排斥反应影响以及大量免疫抑制药的应用,双重影响正常免疫功能,使得真菌有机会繁殖致病。
免疫缺陷
免疫缺陷病
如艾滋病等,免疫系统功能的直接破坏给予真菌繁殖致病机会。
长期慢性肺疾病
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慢性结构性肺病致肺正常生理功能受损,免疫力下降,真菌有机会大量繁殖。
其他疾病
如未控制或控制不佳糖尿病、恶性肿瘤、长期住院者(尤其是重症监护室)、大面积烧伤等,长期慢性消耗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免疫力低下或严重感染等情况,肺真菌得以大量繁殖并致病。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目前认为其发病与宿主因素、病原体因素等多因素均有关。
宿主因素
真菌定植于肺部初期,宿主防御系统正常,可对致病菌进行吞噬、杀伤等作用。随着宿主免疫防御功能下降、丧失,致病菌无法被及时消除而致病。
病原体因素
致病菌定植于肺部后,产生毒力因子,抑制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削弱T细胞免疫应答,从而发病。
主要症状
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多表现为不能解释的持续发热、呼吸道症状。
肺念珠菌病
支气管炎型
阵发性刺激性咳嗽,白色泡沫样稀痰或糨糊样黏痰,呈“拉丝”状,伴或不伴血丝,憋喘、气短,特别是晚上更为严重,可伴有乏力、盗汗,多无发热。
肺炎型
表现为畏寒、
高热,咳白色泡沫黏痰,有酵臭味,痰或呈胶冻状,有时
咯血,临床酷似急性
细菌性肺炎。
肺曲霉菌病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
症状以干咳、胸痛常见,部分病人有咯血,病变广泛时出现气急和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
侵袭性气管支气管曲霉病(ITBA)
常见症状为频繁咳嗽、胸痛、发热和咯血。
慢性坏死性肺曲霉菌病(CNPA)
曲霉球
可有刺激性咳嗽,常反复咯血,甚至发生威胁生命的大咯血。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
哮喘发作为其突出的临床表现,一般解痉平喘药难以奏效。 还有畏寒、发热、乏力、刺激性咳嗽、咳棕黄色脓痰等,偶带血。
肺隐球菌病
起病多隐匿,可有发热、咳嗽、咳少量白痰或并有气短、胸痛、痰血、体重降低、盗汗等,亦可无症状。
肺孢子菌肺炎(PCP)
流行型或经典型
主要见于早产儿、营养不良儿,年龄多在2~6个月,起病常隐匿,进展缓慢。
初期大多有拒睡、食欲下降、腹泻、低热,体重减轻,逐渐出现干咳、气急,并呈进行性加重,发生呼吸困难、鼻翼扇动和发绀。
散发型或现代型
初期表现有食欲缺乏、体重减轻。继而出现干咳、发热、发绀、呼吸困难,很快发生呼吸窘迫,危及生命。
就医科室
呼吸内科
急诊科
当出现大咯血、呼吸困难甚至休克时,建议立即拨打120电话或就近急诊科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若有痰液可保留或拍照后携带就诊。
如出现发热,建议记录好体温变化,尽量不要自行使用退热药物,以免影响病情判断。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胸憋、气短等症状?
咳嗽是干咳、刺激性咳嗽还是持续性咳嗽?
是否有发热、畏寒、盗汗等症状?
(婴幼儿)是否有体重降低、食欲缺乏、拒睡等表现?
这些症状发生多久了?
有没有缓解或者加重因素?
病史清单
有无慢性病史,如艾滋病、糖尿病等?
是否长期或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
病理检查:G试验(血清β-1,3-D-葡聚糖试验)、GM试验(半乳甘露聚糖试验)、分泌物镜检或培养结果、T
淋巴细胞检测。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CT。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雷公藤等。
诊断依据
肺真菌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时必须综合考虑宿主因素、临床特征、微生物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资料。
病史
一般不作为诊断依据,但需详细询问病史及有无接触生禽、森林等。
可有慢性肺部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史。
可有免疫抑制性药物使用史,如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广谱抗生素等。
临床表现
如前所述,大多数肺真菌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
如果出现较为严重的临床症状和相对较轻微的对应体征,应高度警惕
真菌感染可能。
出现解痉平喘药治疗效果不好甚至无效的哮喘,也应考虑真菌感染可能。
实验室检查
微生物学检查
呼吸道分泌物镜检及培养
标本可选痰液、支气管毛刷、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可了解痰或支气管分泌物中是否有菌群生长及菌群种类
两次菌群培养为同一菌种者可确定菌群类型。
呼吸道分泌物抗原测定
标本可选痰液、支气管毛刷、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可了解有无致病菌抗体存在。
出现速发型反应提示IgE抗体存在。
G试验(1, 3-β-D葡聚糖抗原检测)
对假丝酵母菌抗原进行检测,可了解有无念珠菌感染。
可作为诊断侵袭性念珠菌病的辅助指标之一。
测定标本包括血、脑脊液、尿、肺泡灌洗液,其中肺泡灌洗液价值最高。
对
中性粒细胞缺乏宿主的侵袭性曲霉感染,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有重要辅助诊断价值。
连续监测患者的GM水平,还有助于了解疾病的进展程度,对治疗的反应及预后。
浓度>1.0mg/ml或随访呈现进行性升高者多警惕肺曲霉菌病。
乳胶凝集试验
主要用于隐球菌抗原检测。
阳性提示隐球菌感染。
血细胞检查
血常规
可了解各类细胞比例是否正常。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提示ABPA或PCP。
可了解T淋巴细胞计数及各分类计数是否正常。
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可提示肺隐球菌病。
肺组织病理学检查
可确定致病菌类型,是肺真菌病的金标准。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
可了解肺纹理有无增粗或消失、有无结节或空洞、病变位置等。
X线通常无特征性,可为
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结节影、空洞影、肿块影等表现。
胸部CT
可补充X线了解肺组织、血管、形态、位置等情况。
支气管镜
可较为直观、清晰的了解气管、支气管的气道壁形态、血供等情况,对部分疾病有确诊作用。
还可在支气管镜操作下取肺组织进行病理组织检查。
肺功能
潮气量、弥散量、肺总量减低可见于PCP。
诊断标准
肺念珠菌病诊断标准
镜检:合格的痰或支气管分泌物标本;2次均明确有酵母假菌丝或菌丝阳性。
G试验:连续2次呈阳性。
组织病理学:明确念珠菌感染是确诊依据。
肺曲霉病诊断标准
镜检:肺组织、呼吸道标本;有霉菌丝呈锐角分支分隔无
色素沉着,直径约2~4μm。
真菌培养:有曲霉属生长。
GM试验:2次:连续呈阳性。
组织病理学:确诊依据;明确曲霉感染。
PCR测定:提示有曲霉DNA存在。
影像学表现:肺、脑、鼻窦;特征性表现;
宿主:免疫抑制者,如使用免疫抑制药、HIV感染、
器官移植。
肺隐球菌病诊断标准
镜检:脑脊液染色;可见外圈透光的圆形厚壁菌体;确诊依据。
真菌培养:有隐球菌生长;协助确诊。
组织病理学:确诊依据;明确隐球菌感染。染色后外圈透光的圆形后壁菌体提示新型隐球菌。
乳胶凝集试验:明确隐球菌抗原提示隐球菌感染。
肺孢子菌肺炎诊断标准
血常规:白细胞约(15~20)x10
9/L、
嗜酸性粒细胞增加,淋巴细胞绝对值减少。
肺功能测定:肺总量、潮气量、弥散量减低。
影像学表现:双侧肺门呈实变、蝶状影、支气管充气征。
组织病理学:确诊依据;明确孢子菌感染。
鉴别诊断
肺恶性肿瘤
不同点:肺恶性肿瘤呈消耗性进展,多有痰中带血或
咯血,体重减轻等。肺真菌病多无咳血、体重减轻等表现。病理组织活检可确诊。
肺结核
相似点:都有咳嗽、咳痰表现。
不同点:肺结核有低热、咯血等表现。肺真菌病大多无咯血、低热。病理组织活检可确诊。
其他病原体感染所致肺炎
相似点:都有咳嗽、咳痰等临床表现。
不同点:肺真菌病对一般抗生素治疗无效,甚至可能加重。病理组织活检可鉴别。
治疗目的:改善肺通气功能、根除
真菌感染,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治疗原则:根据病原菌检测结果精准实施个体化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病原治疗,常以抗真菌药为主,还可选择其他药物或手术。
一般治疗
去除诱因。
加强营养,多休息。
加强支持治疗,纠正电解质平衡。
病原治疗
肺念珠菌病
用药原则
根据致病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药。
抗真菌药
适应证:消除诱因但病情较重者。
禁忌证:过敏、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常用药:
肺曲霉病
用药原则
IPA、ITBA、CNPA可首选抗真菌药。
ABPA首选激素类,也可选用抗真菌药或解痉药。
以单药为主。
单药无效、多处感染、耐药、无法耐受者可两药联合。
抗真菌药
禁忌证:过敏、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不良反应:畏寒、发热、腰痛、心慌、肝肾功能损伤。
常用药:
唑类抗真菌药: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泊沙康唑。
多烯类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
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卡泊芬净、米卡芬净。
糖皮质激素
禁忌证:严重全身性感染、肝肾功能障碍。
不良反应:免疫抑制、诱发感染、电解质紊乱、停药反跳等。
其他
如解痉药β2受体激动剂(特布他林、
沙美特罗等)、吸入糖皮质激素(
布地奈德等)。
肺隐球菌病
用药原则
无症状且免疫功能正常者,可随访观察或口服氟康唑。
合并免疫抑制者需进行抗真菌治疗。
重症或合并隐球菌脑膜炎者建议两种抗真菌药联用。
广泛肺叶实变或大块状病变时建议行手术切除,后辅以抗真菌治疗。
术前未化疗而手术切除肿物者,术后建议口服氟康唑。
合并艾滋病者应在抗真菌治疗2周内尽早行HAART治疗(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又称鸡尾酒疗法)。
抗真菌药
禁忌证:过敏、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头晕、头痛、皮疹、寒战、发热、电解质紊乱、肝肾损伤、血栓性静脉炎等。
常用药:
唑类抗真菌药:氟康唑、伊曲康唑。
抗生素类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
肺孢子菌肺炎
用药原则
重点治疗为病原治疗。
还应进行对症治疗、基础病治疗。
高危人群可行预防性化疗。
抗菌药
禁忌证:过敏、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不良反应:过敏、白细胞及血细胞减少、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叶酸缺乏等。
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
禁忌证:过敏、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头晕、过敏等。
常用药:卡泊芬净。
糖皮质激素
禁忌证:严重全身性感染、肝肾功能障碍。
不良反应:免疫抑制、诱发感染、电解质紊乱、停药反跳等。
常用药:可的松、强的松、泼尼松、地塞米松等
手术治疗
适应证
病变局限且药物治疗3~6个月无效者。
肺病变临近大血管者。
禁忌证
严重心肺功能障碍、肝肾功能不全、哮喘、肺心病等不能耐受手术者。
手术方式
患单侧全肺切除。
患侧肺段或肺叶切除。
患侧肺楔形切除。
引流或扩大切除术:用于胸壁受累者。
手术注意事项
术前、术后规范使用抗真菌药物、抗生素等预处理。
术前未化疗而手术切除肺隐球菌感染团块者,术后建议口服氟康唑。
术后并发症
脓胸、复发、感染、支气管胸膜瘘。
治愈情况
不同疾病预后差异性大。
未治疗的慢性坏死性肺曲霉菌病1年生存率为50%。
未治疗的流行性
肺孢子菌肺炎可在3~8周左右死于呼吸衰竭,病死率约20%~50%。
未治疗的散发型肺孢子菌肺炎病死率约70~100%。
侵袭性肺真菌感染术后出现并发症者,发生率及死亡率较高。
大部分肺真菌感染经及时积极有效的药物治疗后,预后较好。
有严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常预后不良。
危害性
治疗不及时,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如大咯血、支气管扩张、
肺纤维化等,进展为不可逆性病理改变。
治疗不及时者、合并症或并发症较多者,可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甚至生命健康。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膳食均衡,多吃水果蔬菜、高蛋白食物(如奶制品、蛋类、豆制品)。
保证摄入足够的热量。
生活管理
戒烟戒酒。
规律作息,避免过劳。
心理支持
适当调整心态,保持积极、持续坚持治疗的心态。
遇消极情绪及时倾诉。
病情监测
药物使用期间,均应进行定期监测,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
心电图。
患病者应定期复查,如胸部影像学检查、肺功能、血常规等。
预防
积极治疗基础病。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控制剂量和疗程。
严格控制激素剂量和疗程。
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导致
真菌感染的医源性因素,如及时拔除深静脉留置管。
免疫功能低下者应加强支持疗法。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