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鳞癌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肺癌中一种相对少见的混合组织亚型
早期缺乏特异性表现,可有咳嗽、痰中带血或咯血、喘鸣、胸痛等症状
病因不明,与重度吸烟可能相关
手术是肺腺鳞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多采取综合治疗与个性化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定义
肺腺鳞癌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组织学亚型,其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腺癌和鳞癌两种成分,故由此命名。
根据WHO的分类定义,同时具有鳞癌和腺癌成分的癌,每种成分至少占肿瘤的10%,才能诊断为腺鳞癌。
肺腺鳞癌是一种侵袭性肿瘤,一般认为其比肺腺癌肺鳞癌预后更差。又因含有部分腺癌成分且可改善预后,所以推荐进行基因检测。
分型
肺腺鳞癌因为含有腺癌成分,所以也可根据驱动基因状态等进行更进一步的分型,有助于制定治疗计划和预后评估等。
分子分型
与癌症发生发展相关的重要基因称为驱动基因,目前在肺癌中主要研究的驱动基因包括EGFR、ALK、ROS1、BRAF、NTRK、MET、RET、KRAS、HER-2等。
针对驱动基因变异的靶向治疗已经逐渐成为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且取得显著疗效。
常见分子分型
EGFR阳性肺腺鳞癌:该型一般可使用EGFR-TKIs(酪氨酸酶抑制剂),包括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阿法替尼、达克替尼及奥希替尼等分子靶向药物治疗。NCCN指南中特别强调了腺鳞癌中EGFR检测的重要性。
ALK阳性肺腺鳞癌:该型一般可选择阿来替尼克唑替尼及色瑞替尼等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ROS1阳性肺腺鳞癌:该型一般可选择克唑替尼等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其他分子分型
随着针对少见驱动基因靶点的临床研究产生重大突破,除上述常见分子分型外,一些少见分子分型也逐渐被提出,如BRAF、NTRK、MET、RET、KRAS、HER-2等基因。
MET14 外显子跳突的晚期肺腺鳞癌患者无法耐受化疗,可使用赛沃替尼。
BRAF V600E 突变阳性的晚期肺腺鳞癌患者,可使用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
针对上述其他基因的靶向药物,目前大多数仍在治疗探索中,国内未获得批准上市,或者没有获批关于肺腺鳞癌的适应症。
按发生部位分型
根据肺腺鳞癌的发生部位,可分为以下两型。
中央型肺腺鳞癌:肿瘤发生在段支气管开口以上的支气管,较少见。临床症状较多,而且纤维支气管镜和痰细胞学检查准确率更高,但手术难度往往大于周围型。
周围型肺腺鳞癌:肿瘤发生在段支气管开口以下的支气管,即从次段支气管至肺泡。
发病情况
肺腺鳞癌因为比较少见,所以缺乏权威的流行病学数据,目前的研究以少量样本为主,其结果也有一定差异,下面数据仅供科普参考。
肺腺鳞癌比较少见,只占据所有肺癌的0.6%~2.3%。
有研究表明,肺腺鳞癌患者好发于成年人,平均69岁,男性(53.8%)比例略多于女性(46.2%),好发位置为右肺上叶和左肺上叶,比例分别为34.1%和28.7%。
重点关注
关于诊断
肺腺鳞癌的诊断主要通过细胞学或组织学病理检查。术前诊断极其困难;手术切除大体标本的病理检查是腺鳞癌诊断的最有效手段。
关于治疗和预后
肺腺鳞癌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分子分型、分期和发其他因素综合决定,一般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模式。
Ⅰ期和Ⅱ期
主要采取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治疗方法,部分患者需要术后进行辅助化疗或靶向治疗。无法手术的患者,可选用根治性放疗±化疗的治疗方案。
Ⅰ期和Ⅱ期属于早期阶段,经过积极规范治疗后,大部分患者都可能获得正常的自然寿命。
Ⅲ期和Ⅳ期
Ⅲ期肺腺鳞癌属于局部晚期的阶段,部分患者仍然有手术治疗的机会,术后再辅以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依然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
Ⅲ期不可手术者,以及Ⅳ期患者,通过靶向治疗、放化疗及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也可能获得长久的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建议积极接受规范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