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上叶恶性肿瘤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发生于肺上叶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上皮来源的癌和间叶来源的肉瘤
常见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发热、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
病因复杂,目前认为主要与吸烟、空气污染、职业因素和遗传有关
长期吸烟者,有石棉、煤烟等职业暴露史者,一级亲属患癌者发病风险高
定义
肺上叶恶性肿瘤是指发生于左肺上叶或右肺上叶的恶性肿瘤。
人体共有两个肺脏,左右分布。
左肺稍狭长,分为上下两叶。
右肺稍宽短,分为上中下三叶。
肺叶之间的分界处是一道裂隙,称为叶间裂。
主要包括原发性肺上叶恶性肿瘤和继发性肺上叶恶性肿瘤。
原发性肺上叶恶性肿瘤是指肺上皮来源的癌和间叶来源的肉瘤等肿瘤。
继发性肺上叶恶性肿瘤是原发于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到肺上叶形成的转移瘤。
大细胞癌多发生在肺上叶。
相对而言,肺上叶磨玻璃结节的恶性可能性更大。
本词条主要介绍原发性的癌和肉瘤,其他内容请参考阅读转移性肺癌
分型
组织学分型采用2021年版世界卫生组织(WHO)肺肿瘤组织学分型标准。
鳞状细胞癌
简称鳞癌,是出现角化和(或)细胞间桥,或表达鳞状细胞分化标志的上皮性恶性肿瘤。
腺癌
腺癌包括微浸润性腺癌、浸润性非黏液腺癌、浸润性黏液腺癌、胶样腺癌、胎儿型腺癌和肠型腺癌。
浸润指癌细胞直接侵犯和长入周围正常组织器官,且与其没有明显界限的一种生长方式,是恶性肿瘤的特征。
腺鳞癌
指含有腺癌和鳞癌两种成分,每种成分占全部肿瘤比例≥10%。
神经内分泌肿瘤
包括神经内分泌瘤和神经内分泌癌,其中神经内分泌瘤包括低级别典型类癌、中级别不典型类癌;神经内分泌癌包括小细胞肺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大细胞癌
大细胞癌为一种未分化非小细胞癌,是排除性诊断。也就是说,排除了其他病理类型后,才可诊断为大细胞癌。
肉瘤样癌
肉瘤样癌包括多形性癌、癌肉瘤和肺母细胞瘤。
肺肉瘤
主要指发生于肺部间叶组织的一类恶性肿瘤,包括多种不同组织学类型,比如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横纹肌肉瘤脂肪肉瘤等。
发病情况
肺上叶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目前没有具体数据。可参考肺癌的整体发病情况。
肺癌多发生于40岁以后,高峰发病年龄在70~79岁之间,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城市居民发病率高于农村。
2016年,我国全年新增肺癌病例82.8万例,其中55.0万男性,27.8万女性。
同年,我国全年肺癌死亡病例65.7万例,其中45.5万男性,20.7万女性。
【特别提醒】由于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一般相对滞后,2022年最新报告发布数据为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汇总全国肿瘤登记处2016年的登记资料。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