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结节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影像学表现为直径≤3厘米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肺部阴影
结节较小时多无明显症状,病情进展可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等表现
多种疾病均可表现为肺部结节,如肺错构瘤、肺结核球、肺癌等
以病因治疗为主,如抗结核、抗肿瘤等治疗
定义
肺部结节(pulmonary nodule),又称肺结节,是指影像学表现为肺内最大直径≤3厘米的局灶性、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
直径>3厘米的病灶称为肺肿块,肺癌可能性大。
其边界清晰或不清晰,为密度增高的阴影,可单发或多发。
一般认为,>10个的弥漫性多发肺部结节多为恶性肿瘤转移或良性病变,如感染等因素导致的炎症性肺疾病。
肺部结节是一个影像学表现,不是一种特定疾病,而是多种疾病。可能是良性,也可能是恶性,或良恶性交界,不一定都是肺癌。
影像学筛查中发现的肺部结节中,大部分是良性结节。一般来说,越大的结节恶性概率越大。
近年来,由于体检的普及、影像学技术的进步等原因,肺部结节的检出率越来越高。
患肺部结节后,饮食上没有特殊注意事项,但应严格戒烟,以降低肺癌发生的可能。
分类
肺部结节可根据结节性质、大小、密度、数量等分为不同类型,不同分型的治疗和预后存在差异。
根据结节性质分类
肺部良性结节:如肺错构瘤、结核球、肺炎性假瘤肺结节病等。
肺部恶性结节:如原发性肺癌、转移性肺癌等。
根据结节最大直径分类
<5毫米为微小结节,恶性概率<1%。
5~10毫米为小结节,恶性概率为6%~28%。
>10毫米的结节恶性概率则为33%~60%。
根据影像学下结节密度分类
实性结节:肺内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增高影,病变密度足以掩盖其中走行的血管和支气管影。
亚实性结节:所有含磨玻璃密度的肺部结节均称为亚实性肺部结节。其中包括纯磨玻璃结节、磨玻璃密度和实性密度均有的部分实性结节。
根据结节数量分类
孤立性肺部结节:为边界清楚、密度增高、直径≤3厘米,且周围被含气肺组织包绕的单个软组织影。
多发性肺部结节:为2个及以上的病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情况。
发病情况
肺部结节好发于年龄≥40岁,且长期吸烟的人群。
多发性肺部结节较为常见,占比可达50%。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