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为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
常见症状是贫血、出血、发热等
病因不明,可能与感染、辐射、化学、遗传等因素有关
治疗以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为主,也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定义
白血病(leukemia)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异质性恶性克隆性疾病,是造血系统恶性肿瘤。
由于异常血细胞(即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生,浸润各种组织,使正常造血功能受到抑制,正常血细胞生成减少,并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
疾病类型
按病程和细胞分化程度分类
急性白血病
是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
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并抑制正常造血。
可浸润肝、脾、淋巴结等器官。
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和浸润等。
慢性白血病
骨髓及外周血中以异常的较成熟细胞为主,其次为幼稚细胞,原始细胞常不超过15%。
疾病进展多缓慢。
按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和细胞化学特征分类
急性白血病进一步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
少见和特殊类型白血病
低增生性白血病、髓系肉瘤
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淋巴系统恶性增殖性疾病,是最常见的成人急性白血病之一。
此病起源于骨髓,白血病细胞表面有B细胞或T细胞早期抗原标志。
诊断时,骨髓内正常细胞被大量的白血病细胞,即原始的淋巴细胞所代替,而正常造血功能受到抑制。
原始的淋巴细胞存在分化成熟障碍,不具备正常淋巴细胞功能,且正常粒细胞受抑制,使患者容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死亡风险增加。
急性髓系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是成人白血病最常见类型,在20岁以上急性白血病中占80%左右。
急性髓系白血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但以老年人为主。
急性髓系白血病初诊时可以是原发性或继发性。
原发性是指无血液病史。
继发性是指既往有骨髓疾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再生障碍性贫血和Fanconi贫血、其他类型肿瘤,或非肿瘤性疾病治疗后。
慢性髓系白血病
慢性髓系白血病,起病缓慢,多表现为外周血中晚幼粒细胞显著增多伴成熟障碍,嗜碱性粒细胞增多,伴有明显脾大,甚至出现巨脾。
自然病程包括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
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为其标志性改变。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成熟B细胞肿瘤,以单克隆小B淋巴细胞(免疫表型通常为CD5+/CD23+)在外周血、骨髓、淋巴结、肝、脾异常增殖、进行性蓄积为特征。
临床上表现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肝、脾及淋巴结肿大
晚期可表现为骨髓衰竭。
发病情况
发病率
我国白血病发病率为(3~5)/10万。
2015年,全国新发白血病患者约为7.53万人。
死亡率
男性白血病死亡率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6位,女性白血病死亡率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7位。
2015年全国因白血病死亡的患者约53.4万人。
分类比
我国急性白血病比慢性白血病多见。
急性髓系白血病最多,其次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约占15%)和慢性髓系白血病(约占15%)。
人群
急性白血病中,成人以急性髓系白血病多见,儿童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见。
急性髓系白血病、慢性髓系白血病发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