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肠病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由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性疾病
可有果酱样黏液脓血便、腹痛、发热等症状
由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所致
治疗主要是以病原治疗为主,辅以一般及对症治疗
定义
阿米巴肠病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寄生于结肠引起的疾病,主要病变部位在近端结肠和回盲部。
在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生活周期中有滋养体和包囊两种形态,其中滋养体是其致病形态,包囊是其感染形态。
阿米巴肠病又称肠阿米巴病或阿米巴痢疾。
主要病变部位为回盲部和近端结肠,易复发,易转为慢性。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以下几型。
无症状型(包囊携带者)
多无症状,多次粪检可发现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急性阿米巴痢疾
轻型
症状较轻,粪便中可找到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和包囊。
普通型
多为缓慢起病,全身中毒症状较轻,可在发病数日至数周后自行缓解,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时易复发或转为慢性。
重型
极少见,多见于免疫力低下人群,若抢救不及时,可在1~2周内因毒性症或并发症导致死亡。
慢性阿米巴痢疾
若急性患者临床症状持续存在2月以上,称慢性阿米巴痢疾。
发病情况
全球均见本病流行,以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发病较多,其中有部分地方性流行区。
社会经济状况不良、公共卫生设施差、粪便无害化处理未全面落实、公用水体被粪便污染以及个人卫生习惯不佳等欠发达地区发病通常比发达地区多。
夏秋季发病者较多,多呈散发性。
流动人群发病率较高,旅游者易患病。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