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类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骨髓重度衰竭性疾病
重型再障的主要症状是重度贫血、感染和出血
治疗有成分血输注、免疫抑制治疗、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重型再障的预后与病情和治疗方法密切相关,早期积极治疗5年生存率较高
定义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重型再障,是一类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骨髓重度衰竭性疾病。
重型再障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少数由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发展而来。
主要症状为重度贫血、感染和出血。
分型
根据病情进展程度、血象、骨髓象,将重型再障分为重型和极重型再障(Camitta标准)。
重型再障(SAA)
骨髓细胞增生程度<正常的25%;如≥正常的25%但<50%,则残存的造血细胞应<30%。
血常规需具备下列三项中的两项: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网织红细胞绝对值<20×109/L;血小板计数<20×109/L。
极重型再障(VSAA)
符合重型再障型的诊断。
中性粒细胞计数<0.2×109/L。
发病情况
我国既往研究显示,重型再障发病率为1.4/100万,即每1000万人中,会有14人患重型再障。非重型再障发病率为6.0/100万。
重型再障可发生于各年龄段,儿童和青年人发病率较高,老年人以非重型再障为主。
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区别。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