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
问答
疾病
尿磷测定
概述
临床意义
正常值参考范围
适应证
注意事项
尿磷
(P)是指测定24小时尿液中磷的浓度。体内许多重要物质如某些蛋白质、脂类化合物、核酸、辅酶等都含有磷。体内80%~85%的磷与钙一起构成骨盐,参于形成骨骼和牙齿。其余约20%分布于各种软组织和细胞内。仅极少部分磷以无机磷酸盐形式存在于血液中,作为血液缓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许多机体反应的底物和产物,是神经系统及膜结构中磷脂的组成成分。人体所需的磷主要由食物供给,磷及其化合物进入人体后,在体内被分解为无机磷,主要自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
1.增高: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肾小管
佝偻病
、
代谢性酸中毒
等。
2.降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肾功能不全等。
在肾衰早期,
肾小球滤过率
降低,使
尿磷
的排出量减少,通过甲状旁腺素的调节作用,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减少,磷排出增加。但随着肾损害的进一步加重,磷的排出量减少,血磷升高。另外,有些药物能影响血磷浓度,如含铝的抗酸药物抑制肠道对磷的吸收使血磷减低,服用合成雌激素、避孕药及苯巴比妥时血磷降低。使用雄激素、合成类激素及某些利尿药物时,血磷升高。
尿磷
的正常参考值:9.7~42.0mmol/24h(30.0~130.2mg/24h)。
1.各种肾脏疾病、肾功能不全。
2.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或减退症。
3.维生素D缺乏或过剩。
4.恶性肿瘤
骨转移
。
尿磷测定与血磷相同。可取24小时混合酸性尿(碱性
尿磷
酸盐会沉淀析出,故应加酸防腐),稀释100倍左右后测定。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