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癌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咽喉癌泛指鼻咽、口咽、喉咽及喉部恶性肿瘤
常表现为涕中带血、鼻塞、咽喉痛、痰中带血、声音嘶哑、进行性吞咽或呼吸困难等
可能与遗传、病毒感染、炎症刺激、环境因素、烟酒过度及营养缺乏等有关
根据具体病情进行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
定义
咽喉癌是鼻咽、口咽、喉咽及喉部恶性肿瘤的统称。
咽包括鼻咽、口咽及喉咽,范围上起颅底、下至环状软骨下缘平面,前方经咽峡与口腔相通,后壁黏膜下有散在的淋巴滤泡,通过椎前筋膜与颈椎相隔。
喉是喉软骨、韧带、喉肌及喉黏膜构成的器官。上界是会厌上缘,下界为环状软骨下缘。喉借喉口通喉咽,以环状软骨气管韧带连接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和发音的器官。双侧声带之间即声门,由此可将喉分为声门上区、声门区及声门下区。
分类
根据发病部位分类
鼻咽癌
发生在鼻咽部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鼻咽部顶壁及侧壁,病灶可呈结节型、溃疡型和黏膜下浸润型多种形态。
口咽癌
扁桃体恶性肿瘤为口咽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常因单侧扁桃体明显肿大、充血而就诊。
喉咽癌
指喉咽部的恶性肿瘤,根据发生部位,分为梨状窝癌、环状软骨后区癌(环后癌)及喉咽后壁癌,梨状窝癌较为多见。
喉癌
喉部的恶性肿瘤可单独发生在会厌喉面根部的喉声门上区(包括边缘区)、声门区,以及声带平面以下和环状软骨下缘以上部位的声门下区,还可经声门跨越两个解剖区域,即声门上区和声门区。
根据病理特征分类
鳞状细胞癌
鼻咽癌98%属低分化鳞状细胞癌;扁桃体表面被覆鳞状上皮,可发生相应的鳞状上皮来源恶性肿瘤;喉咽癌95%为鳞状细胞癌,且大多数分化较差,极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原发性喉恶性肿瘤中鳞状细胞癌约占98%。
其他
鼻咽癌还包括腺癌、泡状核细胞癌和未分化癌等类型;扁桃体癌也可见淋巴上皮癌、未分化癌、腺癌等类型。
喉咽癌有腺癌;喉癌也有疣状癌、乳头状癌、基底细胞癌等。癌肿未突破上皮基底膜者,称为原位癌,也叫上皮内癌。
根据原发部位分类
原发性咽喉癌
指原发于咽喉的肿瘤,在身体其他部位不能寻及明确的原发病灶。
继发性咽喉癌
咽喉部继发性恶性肿瘤不多见,常由鼻腔鼻窦、甲状腺、舌根、食管和气管上段等处的肿瘤扩散浸润而来。从远处转移的咽喉癌非常罕见,可从皮肤恶性黑瘤、消化道腺癌、肾上腺癌、肺癌等转移而来。
发病情况
鼻咽癌是我国高发肿瘤之一,占头颈部肿瘤发病率首位,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省为国内高发区,调整死亡率分别为6.47/10万、4.92/10万、3.28/10万、3.22/10万,亦居世界首位。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2~3倍,主要发生于40~50岁。
口咽部恶性肿瘤半数以上发生于扁桃体。扁桃体恶性肿瘤多发生于男性,男女之比为(2~3)∶1。
喉咽部原发的恶性肿瘤少见。其中梨状窝癌和喉咽后壁癌多发生在男性,而环后癌则多发生在女性。喉咽癌的好发年龄为50~70岁。
喉癌多发于50~70岁男性,全球范围内,以中欧、东欧、古巴、西班牙及乌拉圭发病率较高。2008年WHO统计,我国喉癌发病率(年龄标准化)男性为2.2/10万,女性为0.5/10万,死亡率男性为1.2/10万,女性为0.4/10万。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的发病率较高。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