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癌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鼻窦癌是指发生于鼻窦的恶性肿瘤,以鳞癌和腺癌多见
早期多无症状,进展期常有脓血鼻涕、面颊部疼痛和麻木、鼻塞等症状
病因不明,可能与长期炎症刺激、放射性暴露等危险因素有关
手术治疗为多数鼻窦癌的主要治疗手段
定义
鼻窦癌
鼻窦癌是指发生于鼻窦的恶性肿瘤,包括癌、肉瘤等类型,以鳞癌和腺癌多见。
鼻窦是鼻腔周围中的一些含气空腔,左右成对,共有4对,依其所在颅骨命名,称为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
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
除早期者外,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常合并出现,多数患者在就诊时肿瘤已从原发部位向邻近组织广泛扩散,甚难辨别何者为原发。
而且两者无论在病因、病理类型以及临床治疗方面均有相似之处,故临床上常将两者一并讨论。
分型和分类
解剖分类
根据解剖部位,可分为:
上颌窦癌:最多见,可高达80%。
筛窦癌:位居第二位。
额窦癌:少见。
蝶窦癌:罕见。
病理分型
根据WHO头颈部肿瘤分类,鼻窦癌主要有以下组织学分型:
鳞状细胞癌:最常见,约占80%,好发于上颌窦。
腺癌:较常见,又分为肠型腺癌和非肠型腺癌,好发于筛窦。
其他罕见癌:NUT癌、神经内分泌癌等。
发病情况
一般情况下,将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放在一起做数据统计。
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较为常见,占耳鼻咽喉部恶性肿瘤的21.74%~49.22%。
在我国北方的发病率高于南方。在北方,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仅次于喉癌,而在南方仅次于鼻咽癌。
男女发病率为1.5~3.0∶1。
绝大多数发生在40~60岁之间。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