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部肿瘤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发生在鼻咽部位的多种肿瘤及瘤样病变,有良性及恶性肿瘤之分
鼻塞、耳闷、涕中带血、复视及头痛等为主要症状
尚未明确病因,可能与病毒感染、遗传、环境及物理化学因素刺激等有关
可通过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方式治疗
定义
发生在鼻咽部位的多种类型肿瘤及瘤样病变。
可分为良性肿瘤以及恶性肿瘤,恶性肿瘤较多。恶性肿瘤以鼻咽癌为主,还包括鼻咽部淋巴瘤、鼻咽部脊索瘤等。鼻咽良性肿瘤,可包括鼻咽血管纤维瘤颅咽管瘤等。
可出现鼻塞、耳闷、涕中带血、复视及头痛等症状。若恶性肿瘤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可有颈部肿块、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若出现远处转移,则可引起胸痛、咳嗽、咳痰、血痰、肝区痛等。
分类和分型
根据病变性质分类
鼻咽部肿瘤根据其病变性质,可以分为两类,即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
鼻咽部恶性肿瘤
大部分鼻咽部肿瘤是恶性肿瘤。
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为鼻咽癌,其次还包括鼻咽部淋巴瘤、鼻咽部脊索瘤等。
不同病理类型的首选治疗方式和预后不尽相同,如鼻咽癌以放疗为主,而鼻咽部淋巴瘤则以化疗方案为主。
鼻咽部良性肿瘤
鼻咽部良性肿瘤相对恶性肿瘤发生较少,预后较好。
鼻咽血管纤维瘤相对常见,是一种发生于鼻咽部的,由大量血管、细胞成分及稀疏的纤维性间质所组成的肿瘤,好发于青少年。
根据组织类型分型
鼻咽部恶性肿瘤还可以根据组织类型来区分,不同分型恶性度、治疗难度和预后不同。以鼻咽癌为例,绝大多数起源于鼻咽黏膜柱状上皮的储备细胞,这种储备细胞可分化为柱状上皮,也可分化为鳞状上皮。鼻咽癌常见组织学类型如下:
鳞状细胞癌
大多数鼻咽癌患者的病理组织学类型为鳞状细胞癌,尤以低分化鳞癌最为常见,约占鼻咽癌的98%。
腺癌
多来自黏膜的柱状上皮。高分化腺癌极少见,癌细胞排列成腺泡状或腺腔样结构。低分化腺癌的癌细胞排列成不规则的索条状或片状。
未分化癌
恶性度相对于鳞癌和腺癌来说更高。
发病情况
鼻咽部肿瘤的总体发病情况目前没有权威统计。这里主要介绍鼻咽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鼻咽癌)及良性肿瘤(鼻咽血管纤维瘤)的发病情况。
鼻咽癌
鼻咽癌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在欧美、大洋洲等地区较少见。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广东、广西、湖南、福建、江西五省为世界鼻咽癌高发区。
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2~3倍。
40~50岁为高发年龄段。
鼻咽血管纤维瘤
该病为最常见的鼻咽部良性肿瘤,其发病率占鼻咽部肿瘤的不到1%。好发于10~25岁青少年男性。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