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癌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原发于鼻部的恶性肿瘤,包括外鼻、鼻腔和鼻窦
早期无特异症状,随病情进展可有鼻塞、鼻出血等症状
手术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案,放化疗等其他治疗方式为辅
好发于50~60岁,存在致癌物暴露以及长期鼻部慢性炎症者
定义
鼻癌是指鼻部发生的恶性肿瘤,包括发生在外鼻、鼻腔和鼻窦的恶性肿瘤,其好发部位依次为鼻腔、上颌窦、筛窦、外鼻、额窦和蝶窦。
鼻癌总体发病率较低,其临床表现根据肿瘤发生的部位、范围以及组织破坏程度不同而异,多表现为单侧长期的鼻出血,或涕中、痰中带血等症状。
分型
病理分型
鳞状细胞癌
最为常见,属于上皮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
显微镜下可见增生的上皮突破基膜向深层侵犯,形成不规则条索状癌巢。癌巢指的是不规则肿瘤细胞团块组成的一种结构。
根据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分为高、中、低分化。
未分化癌
恶性程度高,生长快,而且较早地出现淋巴和血行广泛转移,对放射和化学疗法较敏感,预后相对较差。
腺癌
该类型的鼻癌较少,可以有腺泡、乳头、细支气管肺泡或实性生长方式,常伴有黏液产生。
基底细胞癌
该类型的鼻癌较少,发生转移的概率较低,恶性程度相对较低。
位置分类
外鼻部恶性肿瘤
多为原发性,较少见,患者多为40岁以上。
多属于皮肤癌,恶性程度较低,易于早发现、早治疗。
较常见的肿瘤有基底细胞癌、囊性腺样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等。此外,还有恶性黑色素瘤、肉瘤、继发于外鼻其他病变,如狼疮癌变等。
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
该类型鼻癌较常见,但早期不易发现,常见于中老年人群。
多因局部长期慢性炎症刺激、经常接触致癌物质、良性肿瘤恶变、免疫功能低下等引起。
患者常表现为鼻塞、鼻出血或流血性分泌物,累及神经时可引起疼痛及麻木,压迫鼻泪管、眼球时可引起流泪和复视
发病情况
鼻癌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2%左右,占耳鼻喉科恶性肿瘤的25%~50%左右,总体发病率较低,在1/10万以下。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