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免疫力低下时引起
表现为单侧皮肤出现带状成簇水疱,常伴有剧烈疼痛
50岁以上及免疫力低下者易患,可接种疫苗预防
本病可自愈,治疗能缩短病程,少数遗留神经痛
带状疱疹是什么?
定义
带状疱疹是急性病毒感染性皮肤病,由一种潜伏在体内神经细胞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
丘疹、水疱等皮肤损害多发生在身体一侧,沿着某一条周围神经带状排列,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神经疼痛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肤损害发生,为带状疱疹的特征之一。
带状疱疹有一定自限性,但治疗不及时,可能遗留明显的神经损害,表现为后遗神经痛等症状。
分类
带状疱疹可根据发生的部位和皮肤损害的特点分类,最常见的是普通带状疱疹,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带状疱疹。
普通带状疱疹
累及部位是躯干(胸部、腹部、背部),主要表现是局部皮疹、疼痛等。
眼带状疱疹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主要累及三叉神经的眼支分支,疱疹分布在单侧眼部周围皮肤,疼痛剧烈。
耳带状疱疹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主要累及面神经、听神经,表现为耳道、鼓膜疱疹,可能引发面瘫、耳部剧烈疼痛、外耳道疱疹(即Ramsay-Hunt综合征)等。
播散性带状疱疹
年老及体弱者容易发病。皮肤损害可广泛、大面积分布,侵犯肺、脑等人体重要器官,严重时可以引发带状疱疹肺炎或脑膜脑炎,甚至死亡。
无疹性带状疱疹/顿挫型带状疱疹
较少见,仅有疼痛,无皮疹出现。
出血型带状疱疹
表现为水疱内有出血。
不全型带状疱疹
仅表现为红斑、丘疹的皮损,不出现水疱。
大疱型带状疱疹
表现为水疱皮损较大,直径可明显大于1厘米。
发病情况
带状疱疹在我国散发性流行,目前尚缺乏权威发病率及患病率数据。
全球普通人群的发病率为每年1000人中有3~5例,亚太地区为3~10例。
带状疱疹的住院情况为每年10万人中有2~25例,复发率1%~6%。
各个年龄段都可发生带状疱疹,多见于50~70岁,发病风险、住院率和病死率随年龄增加。
得了带状疱疹怎么治疗好得快?
得了带状疱疹早期治疗好得快,可以缩短病程,以药物治疗为主。
带状疱疹发病72小时内足量应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可配合神经营养药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瘙痒时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抹止痒,外用局麻药、辣椒碱,口服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加巴喷丁等可缓解疼痛。其他还有物理治疗、中医治疗等。药物遵医嘱使用。
带状疱疹的症状表现是什么?
带状疱疹有全身症状、局部皮疹、疼痛表现。
发疹前数日,可有轻度乏力、低热,患处皮肤可有灼热感,触摸痛明显。发疹先出现红斑,然后出现带状排列的丘疹、丘疱疹和水疱,常分布在颈肩部、腰间、头面部等身体一侧,可有明显疼痛。
皮疹一般 2~4周消退,体弱者时间长。若愈后3个月以上仍有疼痛,为后遗神经痛,可持续数年。
带状疱疹会传染别人吗?
带状疱疹是一种传染性皮肤病,会传染别人。易感染者主要为50岁以上,受到应激、压力大、疲劳、免疫功能降低或免疫障碍者等。
带状疱疹的传染源是带状疱疹患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带状疱疹的水疱液内含有大量感染性病毒颗粒,接触带状疱疹水疱液可能会传染;不接触水疱液,仅接触到未破溃的水疱或水疱结痂,则不发生传染。
带状疱疹患者饮食注意什么?
带状疱疹患者无特殊饮食禁忌,需要保证足够营养。从健康饮食角度建议清淡饮食,少食刺激性食物,避免容易过敏的食物。
患者需要饮食均衡,多饮水,建议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食煎烤、油炸食品、辣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有过敏食物还需避免食用。
患者还需要注意适当休息,保持皮肤损害部位清洁,遵医嘱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