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囊肿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表皮囊肿是位于真皮内,由复层鳞状上皮包含角质形成的皮肤囊肿
表现为肤色的囊性肿物,可有中央孔,单发或多发
表皮囊肿可为原发性,也可由外伤、摩擦造成的皮肤损伤引起
无症状的表皮囊肿一般不需要治疗,如需治疗,可选择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
定义
表皮囊肿是最常见的皮肤囊肿,又称为表皮样囊肿,位于真皮部位,由复层鳞状上皮包裹角质形成。
表皮囊肿的皮肤损害是肤色的囊性肿物,直径为数毫米至数厘米,呈半球形隆起于皮面,表面可有中央孔。
表浅的微小表皮样囊肿称为粟丘疹,不在此篇介绍,请参见粟丘疹。
发生于脑膜内的表皮囊肿,常有表皮角化鳞片,呈现特殊的银白色,称为胆脂瘤,亦不在此篇介绍,请参见胆脂瘤。
分型
按照病因可分为原发性表皮样囊肿和外伤性表皮样囊肿。
按照皮肤囊肿的数量,可分为单发性表皮囊肿和多发性表皮囊肿。多发性囊肿常伴有寻常痤疮,亦见于加德纳综合征(家族性腺样息肉病)和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