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中毒指化学物质进入到体内,达到中毒量而引发机体损害的全身性疾病
主要有皮肤颜色改变、呼吸困难、发热、昏迷、惊厥等多种症状,严重者可猝死
由生产或生活中食入、吸入、接触或注射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而引起
通过终止接触毒物、紧急对症治疗、清除体内未吸收毒物、使用解毒药等进行治疗
定义
中毒是指有毒物质进入到机体内,达到一定中毒量,产生组织和器官损害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中毒可直接导致或者通过代谢后产物使机体发生暂时性或长久性的损害,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有毒物质进入体内的途径可包括食入、吸入、经皮肤接触吸收或者注射等,体内含有毒素的动物如毒蛇、昆虫咬伤也可以导致中毒。
中毒的严重程度与毒素种类、剂量、时间、个体差异有关。
分类
中毒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可从以下几个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根据暴露毒物的种类、剂量、时间的不同分类
急性中毒
机体短时间内摄入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或短时间内(24小时内)多次暴露于有毒物质环境中。
急性中毒时起病急、病情严重、变化快,不及时救治,可危及生命。
慢性中毒
长时间摄入对人体有危害的物质,或者长期暴露在有害物质环境当中。
有毒物质的剂量少时可不引起症状,但当有毒物在体内累积一定量时,会使机体受到损害。
慢性中毒起病慢、病情轻、变化慢。有相关危险因素者建议定期去医院进行专项的定量测定。
根据病因分类
职业中毒
在生产、运输、保管工作中接触有毒物质导致的中毒。
若暴露剂量大可造成急性中毒,甚至危及生命;长期暴露于剂量小的毒物可在身体内累积导致慢性中毒。
生活中毒
误食、意外接触毒物、用药过量等。
自杀、谋害(投毒)等。
根据毒物的种类不同分类
农药中毒
指过量服用或接触用来杀灭害虫、啮齿动物、真菌、莠草等防治农业病虫害的药品。
常见的有急性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急性百草枯中毒灭鼠药中毒、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中毒等。
毒品中毒
是指国家规定管制能够使人成瘾的麻醉(镇痛)类药物和精神药物,通常具有药物依赖性、危害性和非法性。
用作治疗目的的成瘾药品,滥用则为毒品。
短时间内误用、滥用、故意使用超过耐受量的毒品产生相应临床表现称为急性毒品中毒。
急性乙醇中毒
一次性饮入过量的酒精或酒类饮料,导致兴奋难以抑制的状态。
镇静催眠药中毒
抑制中枢神经的药物,超过一定剂量可麻醉全身,包括延髓。
一次性大量服用可导致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
长期滥用镇静催眠药可引起依赖性和耐药性,从而导致慢性中毒。
突然停止镇静催眠药可能会出现戒断综合征。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常因工业上高炉煤气、炼钢、烧窑等生产过程中,吸入过量一氧化碳中毒;或因在生活中,家中煤气泄漏等。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液可呈樱桃红色、器官充血、水肿、点状出血等,严重致死。
亚硝酸盐中毒
误食亚硝酸盐或者含亚硝酸盐、硝酸盐的食物等。
成人摄入0.2~0.5克即可中毒,1~3克即可致死。
有机溶剂中毒
工作原料、实验反应介质、稀释剂、去脂剂、黏胶溶剂、清洗剂、防腐剂、萃取剂等有机溶剂自呼吸道吸入到体内,从而引起中毒。
常见症状有:头痛、头晕、失眠多梦、反应迟钝、意识障碍、活动困难等。
有毒动物咬伤中毒
常见的毒素有:神经毒素、溶血毒素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