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胆中毒
概述 病因 症状与诊断 治疗 护理
概述
鱼胆中毒系食鱼胆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毒。导致鱼胆中毒者大多是淡水养殖的鱼类,如青鱼、鲢鱼、鲤鱼、鲩鱼、鲮鱼、鳙鱼等。鱼胆汁中含有一种具有极强毒性的蛋白质分解产物,即胆汁毒素,不易被乙醇和热破坏;鲜胆汁中含有胆酸、水溶性鲤醇硫酸酯钠,后者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影响细胞呼吸链导致细胞呼吸停止;使钙内流,溶酶体膜稳定性降低,造成细胞损伤。鱼胆汁尚有多种过敏物质,如氰氢酸、组胺等。实验研究提示,自身氧化性细胞损害可能是鱼胆中毒导致多脏器损伤发生的机制之一。肾为主要排泄器官,中毒以肾损害为主。临床以消化道症状、肾、肝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出现血液系统及神经系统症状。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急诊科
临床症状
呕吐、腹痛、腹泻、黄疸、鼻出血、球结膜及皮下出血、少尿、无尿、头痛、头晕、嗜睡、谵妄、抽搐、神志模糊、血压下降、呕血、便血、休克等。
危害
可累及消化、泌尿、神经、循环、血液等系统,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检查
呕吐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肝功能、心肌酶、电解质、心电图等检查。
诊断
根据病史,及呕吐、腹泻、黄疸等临床表现,结合呕吐物检查、血常规等检查诊断。
治疗原则
及时彻底洗胃,并进行补液、利尿、促排泄,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保护肝肾功能等治疗。
治愈性
可减轻症状,改善预后。
饮食建议
给予高营养、高维生素、清淡的流质易消化饮食。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