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胺嘧啶中毒
概述 病因 症状与诊断 治疗 护理
概述
乙胺嘧啶又名息疟定,用于控制疟疾传播,对弓形虫和卡氏肺囊虫也有一定作用。口服易吸收,血浆半衰期4日,服药的有效抑虫浓度至少可以维持2周,是较好的长效病因预防药。毒性较低,使用时较为安全。该药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易发生中毒。服药量达防治量4~5倍时即可发生中毒。儿童一次内服25mg即可出现严重的中毒表现甚至致死。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急诊科
临床症状
恶心、呕吐、胃部烧灼感、腹痛、口渴、烦躁不安、高热、惊厥、昏迷、发绀等。
危害
严重者可导致呼吸、循环衰竭,于3~6小时内死亡。
并发症
重症病人可出现眩晕,视物模糊,发绀,心悸,共济失调四肢震颤,反复抽搐,昏迷,心动过速、过缓或心律不齐,常因阵发性全身痉挛及呼吸循环衰竭而于3~6小时内死亡。
检查
血常规、肝功能、尿常规、毒物测定等。
诊断
依据服药史,恶心、呕吐、胃部烧灼感、腹痛、口渴等表现,结合血常规、毒物测定等检查诊断。
治疗原则
去除毒物,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治愈性
经积极治疗可改善症状。
饮食建议
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