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菌中毒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菌引起的急性中毒
早期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继而出现精神神经异常、肝肾功能损害等
由误食有毒野生菌中所含的毒素引起
通过清除毒物,使用解毒药物及对症支持等进行治疗
定义
野生菌中毒是由于有毒野生菌与食用菇不易区别,因而发生误采、误食引起的急性中毒。
有毒野生菌又称毒蕈、毒蘑菇。野生菌中毒的规范医学名称为“毒蕈中毒”。
发病情况
我国野生菌中毒事件呈现季节性和地域性分布特点。6~9月是中毒高发期,以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湖南、广西、广东为中毒高发地域。
灰花纹鹅膏、致命鹅膏、裂皮鹅膏、淡红鹅膏、假淡红鹅膏、条盖盔孢伞、肉褐鳞环柄菇和亚稀褶红菇等,是我国最常见导致患者死亡的有毒野生菌种类,95%以上的死亡病例为含鹅膏毒肽蘑菇中毒。
我国有毒野生菌中毒总体病死率11.69%~42.30%,明显高于欧美及日本等国。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