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中毒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药物中毒是使用药物量超过极量而引起的毒性反应
中毒药物不同表现各异,可表现为高热、谵妄、出汗、流泪、惊厥、腹痛、呕吐等
通常由于误服,超剂量使用,或者临床不合理用药引起
针对中毒药物采取治疗措施,稳定生命体征,必要时洗胃、催吐,使用解毒药物等
定义
药物中毒是指药物进入体内,在有效部位蓄积到一定量,引起损害的全身疾病。药物中毒包括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本文以急性药物中毒为主进行介绍。
药物中毒包括误服、超剂量使用药物或临床不合理用药等。
极量是指药物治疗的剂量限制,即安全用药极限,超过极量就有发生中毒的危险。
临床上可见的药物中毒有阿片类药物中毒、急性巴比妥类药物中毒、苯二氮䓬类抗焦虑药中毒、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中毒、三环类抗忧郁药中毒、苯丙胺中毒,以及阿托品、颠茄、莨菪中毒等。
分型
根据起病时间进行分型
急性中毒
短时间内或一次超量使用某种药物,引起人体器官的器质性或功能性损害。
具有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症状明显的特点,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一般来说,急性中毒有明确的剂量-效应关系,即患者表现与进入体内药物的量相关。
慢性中毒
小量药物持续缓慢或多次进入体内蓄积引起的中毒。
慢性中毒的特点是小量药物进入体内的过程,不会引起急性药物中毒。因而有起病慢、病程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的特点,临床易误诊和漏诊。
根据严重程度进行分型
部分药物中毒患者并不表现出临床症状,出现症状者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
轻度药物中毒
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四肢乏力、多汗、视线模糊及食欲不振的症状。
中度药物中毒
患者出现血压异常、昏迷及胆碱神经兴奋等症状。
重度药物中毒
患者出现呼吸衰竭、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症状。
发病情况
2008-2011年间,美国每年约有110万次与药物中毒有关的急诊科就诊,相当于35.4次/10000人;其中有24.5%需要住院,因中毒以外原因就诊的患者中仅12.7%需要住院。
我国急性中毒的毒物依次为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一氧化碳、腐败变质食物、酒精等。城市人口急性中毒毒物常为镇静催眠药。农村多为有机磷杀虫药,百草枯中毒亦不少见。
年龄大小直接影响中毒事件发生率,研究发现,女性药物中毒的发生率较高,学生的心理压力大,出现极端行为的可能性大,提示心理教育与心理咨询的重点应放在13~45岁的女性。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