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食用含有有毒物质、被致病菌污染或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物后出现的中毒
食物中毒后一般会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发热
症状轻时无需治疗,症状严重者可对症治疗,同时进行病因治疗
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
食物中毒是什么?
定义
食物中毒定义广泛,食用了本身含有毒物质,被致病菌及其毒素污染或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物后出现的中毒,均属于食物中毒的范畴。
分类
根据致病原因分类
细菌性食物中毒:食用被细菌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和水,常见的细菌包括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等。
真菌性食物中毒:谷物、甘蔗保存不当时,会出现霉变和真菌繁殖,人食用后会出现真菌性食物中毒。
动物毒素中毒:食用未处理好的河豚、有毒贝类等。
植物毒素中毒:误食发芽的土豆、毒蘑菇等。
化学性食物中毒:食物中含有亚硝酸盐、农药、鼠药等。
根据临床表现分类
胃肠型食物中毒:主要以急性胃肠炎为主要表现。
过敏型食物中毒:主要为过敏为主要表现,胃肠症状轻微。
神经型食物中毒:又称肉毒中毒,是由肉毒杆菌外毒素所引起的中毒性疾病,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
发病情况
发病原因:食物中毒的原因以微生物污染所占比例最多,为58%~72%。
发病季节:夏季多发生细菌性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因为温度高、食物容易变质;冬春季节食用罐头、腌制食品,多发生肉毒中毒和亚硝酸盐中毒等。
发病地点:集体食堂是最常见的发生集体中毒的场所,常呈暴发流行。
怎么自我判断是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可以通过症状出现时间、表现、共同用餐人的情况进行初步的自我判断。
一般在用餐后数分钟到10小时发现。首先会出现腹胀、腹痛、急性腹泻,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共同用餐人出现上述相同表现。
若出现食物中毒症状,建议立即前往医院急诊科或者消化骨科就诊,及早进行正规治疗。
食物中毒和急性肠胃炎如何区别?
食物中毒和急性肠胃炎症状相似,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自我判断:
1.食物中毒在进食后几分钟到几小时出现不适,共同进食者的表现相似。
2.食物中毒表现为腹胀腹痛、腹泻,伴恶心呕吐和发热;急性肠胃炎上腹或脐周有明显压痛,阵发性加重,呕吐物多为没有消化的食物,吐后立觉舒适。
如果出现食物中毒表现,应尽快就医。
发生食物中毒怎么解毒最有效?
首先判断食物中毒的原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1.饮食不洁(多为细菌感染)症状较轻时,可不使用抗菌药物,细菌性食物中毒严重者可用抗菌治疗。
2.有毒化学物质(如农药、鼠药、重金属等)污染中毒,需要进行紧急催吐、洗胃、导泻等。尽快确定有毒物质,根据毒物种类,使用解毒药物治疗。
轻度食物中毒自救有什么招数?
轻型食物中毒初期,应进食流食如汤、米粥等,少量多餐。多食用蔬菜、水果。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随病情恢复逐渐增加食量。日常应摄入含丰富蛋白质(如鸡蛋、肉类、豆制品等)和维生素(芹菜、菠菜等)的食物。
食物中毒大多数症状轻微,可自行缓解。若症状严重或不见好转,或者误服毒物污染食物,应立即前往医院救治。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