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中毒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进入人体的农药超过了最大耐受量,引起生理、病理改变,并出现中毒症状
农药种类不同表现各异。有机磷中毒主要出现缩瞳、流涎、肌震颤、呼吸困难等
因生产、使用过程中接触而吸收过量农药,或误服农药等所致
通过终止吸收,清除毒物,维持生命体征急救和使用特效解毒药等治疗
定义
农药中毒指在生产、使用过程中接触农药,或者误服甚至主动吞服农药,进入体内的农药超过了人体最大耐受量,导致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影响,引起机体生理、病理改变,并表现出一系列的中毒表现的全身性疾病。
农药种类较多,包括: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沙蚕毒类农药、除草剂、杀鼠剂等。其中,有机磷农药中毒,除草剂如百草枯、敌草快中毒,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杀鼠剂中毒等较为常见。
农药中毒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危害,重者会在短时间内导致中毒者死亡。一旦发生(或可疑发生)农药中毒,应立即拨打120求救,并尽快送医急救。
分类
农药中毒可以按多种方法进行分类,常用的分类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按农药种类分类
有机磷农药中毒
由于有机磷农药导致的中毒,因具体的农药种类而有一定差别。常见有机磷农药可按其毒性进行如下分类:
剧毒类有甲拌磷、内吸磷、对硫磷。
高毒类有甲胺磷、氧乐果、敌敌畏。
中毒类有乐果、敌百虫。
低毒类有马拉硫磷、辛硫磷。
百草枯中毒
百草枯为剧毒类除草剂,中毒后死亡率极高。
目前百草枯已经禁用,取而代之的是敌草快、草甘膦、草铵膦等除草剂。其中敌草快虽为中等毒性,但是大剂量中毒具有很高的病死率。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
由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引起的中毒。常见的有西维因、叶蝉散、呋喃丹、速灭威、涕灭威等。
杀鼠剂中毒
杀鼠剂引起的中毒,可以由多种中毒机制所致,中毒后人体的损伤和临床表现也不相同。
杀鼠剂根据作用机制可分为抗凝血类杀鼠剂、致痉类杀鼠剂及其他杀鼠剂。
主要代表性灭鼠剂有:溴敌隆、溴鼠灵、毒鼠强、氟乙酰胺等。
按农药中毒的时间分类
急性中毒
机体短时间内摄入大量有毒农药,或短时间内(24小时内)多次暴露于有毒农药环境中。
急性中毒时起病急、病情严重、变化快,不及时救治,可危及生命。
慢性中毒
长时间摄入农药,或者长期暴露在农药环境当中。
进入体内的农药剂量少时可不引起症状,但农药在体内累积一定量时,会使机体受到损害。
慢性中毒起病慢、病情轻、变化慢。
按中毒场景分类
生产性中毒
指在农药合成、加工、包装、贮运、配药、使用等生产活动时发生的中毒。
非生产性中毒
主要是误食、误用农药(或被农药污染的食物、饮水等),自杀或他杀等导致的中毒。
发病情况
有研究发现,农药急性中毒每年导致全球多达 30万人死亡。其中的大多数死亡是由于接触有机磷、有机氯和磷化铝造成的。
吞服有机磷农药自杀中毒是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的一个重要临床问题,每年估计有 20 万人死亡,病死率普遍超过15%。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