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被猫的爪子抓挠或上下颌牙齿咬合致使皮肤或黏膜损伤
猫抓咬伤后常出现局部出血、疼痛、肿胀、畸形或功能障碍等
与猫接触过程中被抓伤或咬伤
伤口处理,根据情况进行狂犬病暴露后预防、破伤风预防及抗生素治疗
定义
人被猫的爪子抓挠或上下颌牙齿咬合致使皮肤或黏膜损伤,除了可造成物理性损伤,尚可因细菌或病毒经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继发感染(如破伤风或
狂犬病)。
发病情况
与猫密切接触者均有一定概率被猫抓伤或咬伤,粗略估计我国每年猫抓咬伤者数量可达数百万人。
致病原因
与猫接触过程中被抓伤或咬伤。
细菌或病毒可经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继发感染(如破伤风或
狂犬病)。
发病机制
损伤机制
猫抓咬伤的伤口主要由物理性损伤导致。
感染机制
猫抓咬伤的伴随疾病(如破伤风或狂犬病)主要有相关细菌或病毒经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形成。
主要症状
猫抓咬伤后常出现局部出血、疼痛、肿胀、畸形或功能障碍。
并发症
猫抓病
发热,为被抓破皮肤形成的脓疮、溃疡等急性炎症反应。
局部淋巴结肿大,局部皮肤有红斑,有压痛。
猫藓
多为圆形、环形
皮疹,边缘有红色小疙瘩或小水泡,可有凸起、痒感。
狂犬病
极度兴奋,恐水恐风,流口水,呼吸困难,进行性瘫痪,心肺衰竭。
破伤风
牙关紧闭,全身阵发性或强直性痉挛。
淋巴管炎
多见于四肢,伤口近侧可出现一条或多条红线,局部硬肿并有压痛,伴有发热、恶寒(怕冷)、乏力等全身临床表现。
非特异性感染
伤口红、肿、热、痛、脓性分泌物或合并
淋巴管炎,甚至出现皮下脓肿、
脓毒症等。
就医科室
急诊科
猫抓咬伤出现皮肤、黏膜破损,建议及时到急诊科或急诊外科就医。
狂犬病预防门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伤口可用清水及肥皂水冲洗。
局部简单消毒(如可以用碘伏),包扎止血或压迫止血。
了解猫是否有主人,是否规律接种猫三联及狂犬病疫苗。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损伤气道或引起呼吸困难?
是否头晕、心慌、眼前发黑或面色苍白?
伤口是否合并红肿、渗出或合并脓液?
伤口周围有无红色小疙瘩或小水泡或伴痒感?
是否过度兴奋、恐水恐风或有吞咽困难?
受伤时间?
病史清单
之前是否全程接种狂犬疫苗及末次接种时间?
之前是否全程接种破伤风疫苗(或百白破疫苗或白破疫苗)及末次接种时间?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伤处X线片、CT或MRI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诊断依据
病史
明确猫抓咬伤史。
临床表现
伤口局部出血、疼痛、肿胀、畸形或功能障碍。
鉴别诊断
有明确的猫抓咬伤史,一般不需要与其他疾病鉴别。
治疗目的:规范处理伤口,避免发生普通感染、破伤风和
狂犬病。
治疗原则:伤口冲洗消毒,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接种破伤风疫苗和狂犬病疫苗。
镇痛镇静
视情况适当镇痛,需询问过敏史并排除
利多卡因过敏者,可用1%~2%的利多卡因伤口周围局部注射。
躁动患者应给予镇静,可用地西泮静脉注射镇静,静注宜缓慢,孕妇、妊娠期妇女、新生儿禁用。
伤口规范处理
针对活动性出血,首先采用压迫止血。伤口处理的一般流程如下:
伤口分级
一般只有6小时以内的头面部伤口建议进行I期缝合。其他情况不建议缝合。
伤口冲洗
推荐用一定压力的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约15分钟。冲洗时水流宜与伤口成一定角度,避免垂直于创面,以减少冲洗导致的组织损伤。
对于小而深的伤口,应扩创后进行冲洗。
对于污染严重的伤口,应使用含碘制剂或其他皮肤黏膜消毒剂冲洗伤口内部。最后采用生理盐水冲去残留肥皂水或其他消毒剂。
伤口清创
伤口闭合
应根据猫抓咬伤的致伤时间、致伤部位、伤口污染程度、伤者健康状况和医务人员的临床经验等决定是否闭合。
暴露后进行被动免疫和使用抗生素
首次的Ⅲ级暴露以及严重免疫能力受损的Ⅱ级暴露或头面部的Ⅱ级暴露均需要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如:狂犬病
人免疫球蛋白或狂犬病单克隆抗体。
由于猫咬伤后继发感染的比例较高,严重猫抓咬伤,或伤口细但深的咬伤,以及免疫受损患者,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对已经出现
高热、伴发
脑炎及免疫缺陷者建议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推荐口服或静脉滴注β内酰胺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根据伤口分泌物或剔除的坏死组织进行的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使用。
暴露后进行主动免疫
结合伤者既往免疫接种史、伤口严重程度和致伤猫是否激惹等,医生会对患者进行狂犬病和破伤风疫苗主动免疫接种。
狂犬病主动免疫接种
对于既往有狂犬病主动免疫接种史的患者,根据末次免疫接种距离受伤的时间间隔来决定是否需要加强接种狂犬病疫苗(不同间隔时间,需加强不同剂次)。
对于无狂犬病主动免疫史的患者,Ⅱ级暴露常规需全程接种4剂或5剂狂犬病疫苗,Ⅲ级暴露在全程接种疫苗的基础上,还需应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暴露级别判断及具体接种剂次剂量请以临床医生判断为准)。
破伤风主动免疫接种
对于既往有破伤风基础免疫的患者,根据完成基础免疫距离受伤的时间间隔来决定是否需要加强接种1剂破伤风疫苗。
对于未完成破伤风基础免疫的患者,清洁伤口需全程接种3剂破伤风疫苗,对于不洁或污染伤口,在全程接种疫苗的基础上,还需应用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
治愈情况
及时就医,经过规范的伤口处理、
狂犬病及破伤风免疫预防后可治愈。
若伤口损伤严重或伴有组织缺损、未及时就医、未进行规范的狂犬病及破伤风免疫预防,可能出现畸形、功能障碍、继发感染或并发破伤风、狂犬病。
预后因素
伤口处理是否规范,是否进行正确免疫预防等,影响预后。
危害性
若未规范救治,可并发狂犬病或破伤风,死亡率高。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加强营养,高蛋白、高能量、高维生素饮食。
提倡健康生活方式,避免过度饮酒等。
生活管理
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休息。
免疫注射期间,使用激素类药物应咨询医师。
心理支持
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消除恐惧心理,维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家属应疏导、抚慰患者。
病情监测
观察伤口有无红肿热痛、渗液、流脓、发黑等。
观察有无恐水恐风、吞咽困难、
张口困难、肌肉僵硬强直等。
随诊复查
定期复查伤口愈合情况,进行换药或再次清创处理。
预防
科学喂养动物,保持动物清洁健康,进行狂犬病等相关疾病预防。
与动物接触过程中,避免使其出现激惹行为。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