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摄入酒精引起的急性或慢性机体中毒
主要表现为行为异常和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出现多系统/器官损害,危及生命
一般由过量饮酒(或含酒精物品)导致
需在密切监护下进行药物治疗,戒酒需长期的心理治疗
酒精中毒是什么?
定义
酒精中毒指大量饮用酒精或过多服用含酒精物品后发生身体机能异常的状态,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中毒性疾病。
分型
酒精中毒的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两大类。
急性酒精中毒:俗称醉酒,指饮入过量含酒精的饮料后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状态。重度中毒者可因呼吸、心跳抑制而死亡。
慢性酒精中毒:指长期摄入一定量的酒精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严重中毒。其特征是性格改变、认知功能衰退和
心理障碍。
发病情况
酒精中毒是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美国,一般人群的终生患病率高达18%;欧洲国家男性慢性酒精中毒的终生患病率达到3%~5%;在日本,有重症酒精问题者约为总人群的3.5%。
目前我国尚无较全面的患病率资料,急性酒精中毒是我国最常见的急性中毒。酒精中毒患者常为中青年男性。
酒精中毒有什么症状表现?
根据饮酒量的不同,饮酒量少出现精神兴奋及身体不适,量多者可引起昏迷等。
酒精中毒早期患者处于兴奋状态,表现为眼部充血,兴奋多语,面色潮红,少数表现为面色苍白、头痛。若继续饮酒,即出现动作失调、口齿不清、恶心呕吐、心率加快。当患者血液酒精含量大于3000毫克/升时,患者进入昏睡状态,甚至陷入昏迷,可能有生命危险。
酒精中毒会有什么后果?
急性酒精中毒最严重的后果是因多因延髓呼吸和循环中枢衰竭而死亡。慢性酒精中毒会对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和人格改变等,对大脑存在不可逆的损伤。
长期无节制饮酒,对人体健康损害极大,以心、肝、神经系统最为明显,最常见的损害是肝硬化、周围神经病变和癫痫发作,部分患者可发展为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及酒精中毒性脑病,甚至丧失生命。
慢性酒精中毒和急性酒精中毒有什么区别?
急性酒精中毒一般因大量饮用高度白酒所引起,轻度中毒者兴奋,脸色潮红或青白,口齿不清,或烦躁,嗜睡,重度中毒者昏迷;慢性酒精中毒为长期酗酒,已形成酒精依赖。表现记忆力减退,欣快,思维混乱并有丰富的幻觉、虚弱等精神表现。
急性酒精中毒主要于急诊科进行治疗;慢性酒精中毒主要于精神心理科、神经内科进行诊断和治疗。
急性酒精中毒
根据饮酒量的不同,临床表现大致分为兴奋期、
共济失调期、昏迷期三期。
兴奋期
血液酒精含量200~999毫克/升。酒精中毒早期,患者处于兴奋状态,表现为眼部充血,兴奋多语,面色潮红,少数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头痛、自控能力降低。
共济失调期
血液酒精含量1000~2999毫克/升。兴奋状态消失后,即出现动作失调、语无伦次、口齿不清、恶心、呕吐、心率加快。
昏迷期/昏睡期
血液酒精含量大于3000毫克/升。患者进入昏睡状态,甚至陷入昏迷。呼吸深而慢,瞳孔散大或正常,心率加快,体温偏低。重者转入昏迷,多因延髓呼吸和循环中枢衰竭而死亡。
慢性酒精中毒
长期酗酒可造成多系统损害。
戒断症状
停止饮酒后出现
四肢震颤、坐立不安、恶心呕吐、慢性腹泻、皮肤潮红等表现,伴随对酒精的强烈渴求,也可出现幻觉、意识模糊等表现。
精神症状
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情绪不稳、失眠焦虑、人格改变(个性孤僻、易争执)、不适当的性行为或攻击行为、判断力变差。
神经系统症状
慢性酒精中毒会导致震颤谵妄、癫痫、威尔尼克脑病、柯萨科夫综合征、慢性酒精中毒性痴呆等神经系统疾病。
并发症
消化系统疾病
可出现消化道疾病,如食管炎、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癌等。
心血管系统疾病
饮酒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酒精性心肌炎。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震颤谵妄
在慢性酒精中毒基础上出现的一种
急性脑病综合征,表现为意识模糊、定向力丧失、妄想和幻觉,伴有
震颤、焦虑不安、失眠和交感神经活动亢进等。
部分病例出现震颤谵妄后不能完全恢复。病程进展至威尼克脑病或柯萨科夫综合征。
威尔尼克脑病
多见于男性,表现为
眼球运动障碍、共济失调和精神障碍三联征。是长期酗酒后引起的一种急性维生素B
1缺乏所致。
柯萨科夫精神病
表现为近事记忆力障碍、遗忘、错构及自知力丧失,常伴有时间和空间定向障碍,但患者意识清楚,语言功能和判断存在,部分患者合并多发性神经炎、肌萎缩和
肌无力。
酒精性痴呆
与酒精对脑组织的直接毒性作用以及酒精中毒所致
脑血管痉挛、低血糖、B族维生素缺乏有关。
初期可有倦怠感、注意力不集中、淡漠、失眠、烦躁及昏睡等,继而可出现行为
人格障碍,逐渐发展为智力障碍、定向力和判断力损害。
基本病因
酒精中毒是因过量饮酒导致,过度摄入含酒精的物品也会导致酒精中毒。
易患因素
偶尔或适度饮酒并不会引起酒精中毒,严重的酗酒问题主要发生在20岁左右年轻人,而嗜酒成性者则多在40岁左右。据国外的研究,下列因素可以是酒精中毒的风险因素:
酒精中毒的家族史。
家庭破裂。
社会地位低下。
男性,49岁以下。
嗜烟等。
有心脑系统或肝胆疾病等基础病。
就医科室
精神心理科
若出现停止(或减少)饮酒之后的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短暂的视、触(或听幻觉、错觉)、精神运动性激越、失眠焦虑等,需及时就医。
急诊科
急性酒精中毒(醉酒)需要去急诊科进行治疗,若醉酒后的兴奋状态消失后,出现动作失调、语无伦次、口齿不清、恶心、呕吐等症状,需及时送医进行治疗。
内科
过度饮酒6~12小时后,出现胸骨剑突下(心口部)疼痛、 恶心、呕吐等,可去消化内科就诊。
出现四肢无力、感觉麻木、针刺样或烧灼样的感觉,可去神经内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特别提醒:严重酒精中毒者可因呼吸、心跳抑制而死亡。出现任何异常症状,如恶心、呕吐、心悸出汗等,需及时就医检查。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饮用的什么品种的酒,多久喝一次,每次喝多少?
有什么不适症状?
每次饮酒能控制自己吗?
有无呕吐、抽搐、昏迷等情况?
病史清单
患过任何精神心理方面疾病吗?
以前在别的医院就诊过吗,诊断是什么?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脑CT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B超检查
其他检查:心理检查
诊断流程
急性酒精中毒
通常先进行血、尿或呼出气体酒精浓度检测,当结果提示酒精浓度高时,可能通过血液检验、
心电图、头颅CT等检查进一步评估病情严重性。
慢性酒精中毒
通过血清酒精浓度、电解质、肝功能、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来确诊。
血清酒精浓度:呼出气中与血清中检出酒精。
肝功能检查:慢性酒精中毒性肝病时可有明显
肝功能异常,严重者可出现肝硬化。
心电图、超声心动检查:酒精中毒性心肌病可见心律失常和
心肌损害。
医学诊断标准
可采用《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进行诊断,诊断标准如下。
A.最近摄入酒精。
B.在饮酒过程中或不久后,出现具有明显临床意义的问题行为或心理改变(例如,不适当的性行为或攻击行为、情绪不稳、判断力变差)。
C.在酒精使用过程中或不久后出现下列体征或症状的1项(或更多):
言语含糊不清。
注意或记忆损害。
D.这些体征或症状不能归因于其他躯体疾病,也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来更好地解释,包括其他物质中毒。
鉴别诊断
急性酒精中毒:主要与引起昏迷的疾病鉴别,如
镇静催眠药中毒、一氧化碳中毒、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等。可依据饮酒史、临床表现,以及血、尿酒精浓度测定等就进行鉴别。
慢性酒精中毒:慢性酒精中毒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和人格改变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痴呆鉴别。慢性酒精中毒患者有长期大量饮酒史,还可根据临床表现及血、尿酒精浓度测定等进行鉴别。
治疗目的
治疗原则
慢性酒精中毒:造成神经系统和肌肉损害的患者,需要绝对戒酒、改善营养,大量补充B族维生素,并给予神经、肌肉营养药物。
急性酒精中毒:给予催吐、洗胃、维持
生命体征平稳和加强代谢治疗。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急性酒精中毒
轻度无需特殊治疗,好好修养,多饮水即可。严重者需要催吐、洗胃,维持生命体征,防止水
电解质紊乱。
慢性酒精中毒
应进行戒酒治疗,可用以下药物帮助戒酒。
戒断症状用药
常用苯二氮䓬类药物替代治疗,及时足量给药,避免发生药物依赖。可用奥沙西泮、劳拉西泮、地西泮等。
可选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如
利培酮,治疗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对正在癫痫发作或有癫痫史的患者,可选用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如
丙戊酸钠,预防癫痫发生。
酒增敏药
指能够影响酒精代谢,增高体内酒精或其代谢物浓度的药物,如
双硫仑(戒酒硫),对慢性酒精中毒者具有一定的效果。患有心血管疾病和年老体弱者应禁用或慎用双硫仑。禁止在服用双硫仑期间饮酒,以免发生生命危险。
抗酒渴求药
纳曲酮:研究发现阿片受体阻滞剂纳曲酮能减少实验动物饮酒量,能减少酒依赖患者饮酒量和复发率,特别是当与心理治疗联合起来使用时。
阿坎酸钙(乙酰高牛黄酸钙):患者戒酒后即可立即开始使用阿坎酸钙治疗,不良反应很少,当完成戒酒后也应维持用药,如果患者重新饮酒也应维持用药。
用药提醒:以上药物均为处方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心理治疗
酒精中毒患者可接受长期的心理治疗,防止复发。心理治疗是戒酒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行为疗法
在接触酒类的同时,给予恶性刺激,如用电流或橡皮圈等刺激手腕、皮肤乃至生殖器官,或肌内注射催吐药使其呕吐,破坏病理条件反射,以强化抑制直到消退已建立的条件反射。
也可服用双硫仑,使酒的氧化停滞在乙醛阶段,引起恶心呕吐、大汗、心悸和难受的“濒死感”,从而建立厌恶酒类的条件反射,达到戒酒的目的。
可使用放松训练,帮助患者放松,减轻躯体症状。
支持性心理治疗
干预过程中医生或治疗师会采用正面而乐观的语言,帮助患者寻找有说服力的戒酒理由,并在每次门诊/咨询时反复强化。
医生或治疗师会给予患者戒酒建议,告知饮酒的危害和戒酒的益处,促使患者进入戒酒思考期和准备期,帮助患者寻找社会支持。
医生或治疗师会教给患者处理戒断症状的技巧,提供给患者戒酒药物资料和戒酒自助资料。
团体治疗
患者可加入自助性的康复组织,不断强化戒酒决心。酒精依赖匿名者协会的互助小组形式,被证明是有效的戒酒方法。
治愈情况
预后与酒精中毒程度及治疗时间有关。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酒精中毒程度较轻者预后好。
酒精中毒程度较重、未接受规范治疗者,可并发酒精中毒性脑病、
酒精性肝硬化等,可能危及生命。
有饮酒相关躯体疾病,且导致身体各系统紊乱者,预后较差。
危害性
躯体危害
酒精为精神活性物质,具有成瘾性。酒精对大脑有直接的神经毒性作用,使患者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部分
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经治疗后大脑仍存在不可逆的损伤。
长期无节制饮酒,对人体健康损害极大,以心、肝、神经系统最为明显,最常见的损害是肝硬化、周围神经病变和癫痫发作,部分患者可发展为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及酒精中毒性脑病,甚至丧失生命。
心理危害
慢性酒精中毒会引起精神心理问题,如酒精性
人格障碍等。会加重个体自身的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
公共卫生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8年全球酒精与健康状况报告》中指出,有害酒精使用每年导致300万多人死亡,男性居多。
个人护理
心理护理
增强意志力,配合戒酒。
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强化自己的戒酒动机,当取得阶段性成果时及时奖励自己。
及时缓解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不愉快事件造成的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情绪。
生活方式
适度饮酒,控制酒精摄入。
培养生活中的爱好,在酒瘾发作时转移注意力。
不空腹饮酒。
加强锻炼,做一些舒缓压力的运动,如瑜伽、慢跑等。
主动回避引起饮酒的情境。
积极治疗躯体疾病。
睡眠及饮食护理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饮食无特殊禁忌,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柚子、绿叶蔬菜等。避免暴饮暴食。
家庭护理
保持良好的心态,家人应多理解安慰患者,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帮助患者多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减少兴奋性食物摄入,如咖啡、浓茶等。
日常避免引起患者饮酒的情境,使患者不宜接触到酒。
检测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督促其定时复诊。
预防
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心情愉悦,避免压力过大。
家长和学校应加强管控,避免儿童和青少年饮酒,多进行过量饮酒危害的教育。
大众媒体宣传饮酒相关的知识,普及酒精中毒的危害。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