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主动脉夹层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主动脉壁出现裂隙,血液随血流进入裂隙,并扩大裂隙
主要表现为前胸、后背或腹部突发性剧烈的撕裂样或刀割样锐痛
发生主动脉破裂死亡率极高,通过及时的治疗可以挽救生命
患有高血压且血压控制不佳者、既往患有先天性血管畸形以及相关遗传性疾病者易发
定义
主动脉是人体最大的血管,负责将心脏泵出的血液输送到全身。主动脉血管从内到外分为三层:内膜、中膜和外膜。
急性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简单来说,就是各种原因(如高血压)可能使主动脉的内膜出现撕裂,血液流入这个撕裂的部分,形成一个新的血腔,这个血腔在医学上称为夹层,从出现症状到诊断在2周以内的夹层称为急性夹层。
血液在主动脉中流动时会进入夹层,随着流入血液的不断增多,夹层进一步扩大,主动脉随时有破裂的风险,一旦发生主动脉破裂,死亡率极高。。
分型
急性主动脉夹层分类方法中有De Bakey分型和Stanford分型。
De Bakey分型
根据病变部位和扩展范围将本病分为3型。
Ⅰ型内膜破口在升主动脉,主动脉夹层的范围可以延伸至腹主动脉,此型最为常见。
Ⅱ型内膜破口在升主动脉,扩展范围局限于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弓。
Ⅲ型内膜破口在主动脉峡部左锁骨下动脉处,扩展范围累及降主动脉和(或)延伸至腹主动脉末端。
Stanford分型
将急性主动脉夹层分为2型,目前临床上常用。
Stanford A型病变累及升主动脉(相当于De BakeyⅠ型和Ⅱ型),夹层远端可以终止于不同部位,又称近端型,约占全部病例的2/3。
Stanford B型病变始于降主动脉(相当于De BakeyⅢ型),又称远端型,约占全部病例的1/3。
孙氏细化分型
De Bakey分型和Stanford分型主要反映夹层累及的范围和内膜破口的位置,不能准确反映主动脉夹层的病变程度和预后,不能准确指导个性化治疗方案和最佳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选择。
孙立忠教授及其团队根据我国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特征,在Stanford分型的基础上提出孙氏细化分型。
阜外分型
阜外学者对于主动脉夹层也提出了阜外分型,阜外Cp型定义为无名动脉或合并左侧颈动脉受累;阜外Cd型定义为左侧锁骨下动脉或合并左侧颈动脉受累;合并其他部位受累的主动脉弓夹层均定义为Ct型。
发病情况
本病发生率为0.5~2.95/(10万人•年),男性高于女性。中老年人居多,但近年来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