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胆刺伤及海胆肉芽肿
概述 病因 症状与诊断 治疗 护理
概述
海胆属棘皮动物门,常呈圆或椭圆形,包藏在贴身的贝壳内。海胆表面上有许多可活动的棘刺,刺进皮肤时注入的红色毒液引起剧痛及炎性损害。棘刺的尖部常残留皮内,历时数月后,于局部可引起异物肉芽肿反应。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急诊科
临床症状
刺伤后迅即引起局部剧痛,灼热感,常伴出血。继而刺伤局部出现水肿性红斑,偶有水疱,1~2周后始消退。可于刺伤2~12月后于局部出现肉芽肿性结节性损害。
危害
有的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身中毒症状,如头晕、头痛、心悸、血压下降、呼吸困难、面瘫,偶有因全身瘫痪致死。
并发症
面瘫、畸形等。
检查
一般体格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
诊断
根据职业、海胆接触史、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可诊断。
治疗原则
一旦被刺,应立即仔细去除残留在皮内的棘刺,必要时用手术取出,局部消毒以防继发感染。出现中毒症状时及时进行抢救,迅速给予抗组胺药或糖皮质激素。肉芽肿损害可在受损局部注射醋酸去炎松或泼尼松龙曲安奈德,每周1~2次,可逐渐消退,必要时可手术切除。
治愈性
及时治疗,多数可治愈。弥漫性暗红色浸润块、局灶性骨破坏及邻近关节滑膜受累,这两种迟发性损害常常经久不愈。
饮食建议
饮食清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