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僵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由于暴露在低温环境导致严重的寒冷伤害
皮温降低、皮肤青紫疼痛、心肺脑肾等脏器出现功能异常
因为身体暴露在寒冷环境引起的,如气候寒冷、落水、自然灾害时
通过脱离寒冷环境、复温、保护脏器功能等进行治疗
定义
冻僵是一种由于暴露于低温环境,导致身体器官或组织受到损伤的状况,是一种严重的寒冷伤害。又称全身冻伤或意外低体温。
冻僵通常在暴露于寒冷环境后6小时内发病,患者中心温度降低到35℃以下。
当人体温度过低时,全身新陈代谢降低,热量大量丧失。此时患者的血管会收缩,导致肌肉和器官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不足,会导致组织坏死、甚至死亡。
冻僵患者会出现以神经和心血管系统损害为主的表现,并可能会导致严重的长期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分类
冻僵通常分为以下几类。
轻度冻僵:中心温度在32~35℃,此时患者的身体会通过散热减少和产热增加来对抗寒冷,如寒战、心跳呼吸加快、皮肤苍白等。若及时给予保暖复温,可以逆转。
中度冻僵:中心温度在28~32℃,患者的体温调节出现异常,心率减慢,寒战停止,出现重要脏器功能障碍。
严重冻僵:中心温度<28℃,身体的基础代谢下降(降至50%),呼吸明显变慢,可能出现心室颤动。体温低于24℃时,全身血管阻力降低,不能测到血压,神志丧失,瞳孔散大,患者最终会死于循环和呼吸衰竭。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