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中毒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因接触过量的氨气引起呼吸系统、眼、皮肤损害的全身性疾病
可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眼痛、皮肤灼痛、窒息、昏迷等表现
与短时间内大量接触氨气有关,常见于化肥厂、化粪池、皮革厂等生产环境
一旦发生中毒,需迅速远离污染源,清洗,采取氧疗、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
定义
氨(NH3)是一种刺激性气体,在常温常压下是具有辛辣刺激性臭味的无色气体,称为氨气。
当人体短时间内接触过量的氨气时,可出现以呼吸道反应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称为氨气中毒。
氨气主要经呼吸道吸入进入人体,患者会出现剧烈咳嗽、咯大量泡沫样痰、呼吸困难乃至窒息、昏迷等表现;当氨气接触到眼结膜、皮肤时,也可发生刺激性伤害,表现为眼痛、畏光、流泪、皮肤灼痛等刺激性反应。
不同浓度的氨气对人体伤害程度有所差异。当氨气浓度达到140~210mg/m3时可明显感到不适,553mg/m3时可立即出现强烈的刺激症状,3500~7000mg/m3浓度下可立即死亡。
发病情况
目前我国氨气中毒发病情况尚无权威数据。
任何人都可以发生氨气中毒,但以职业性中毒为主。从事与氨气有关的生产、加工、运输、储存等工作的人,发生中毒的风险较高,多与防护不到位、意外事故等有关。
据研究报道,1989~2003年期间我国曾发生11起氨气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累计中毒人数124人,死亡13人。
近年来,随着安全生产意识和规范的不断进步,氨气中毒发生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