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艽
简介 功效作用 使用方法 安全用药
治疗功效
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退虚热。
主治病证
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湿热黄疸,骨蒸潮热,小儿疳积发热。
作用分析
祛风湿
秦艽具有祛风湿的作用,能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
还能祛风邪,舒筋络,可以用于治疗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四肢拘紧挛急,舌强不语等。
清湿热
秦艽性苦,又归属肝胆经,能清肝胆湿热而退黄,可以用于治疗湿热黄疸。
止痹痛
秦艽具有止痹痛的作用,对于风湿导致的骨节酸痛具有治疗效果。
退虚热
秦艽具有退虚热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骨蒸潮热,小儿疳积发热。
临床应用
痹证
治疗风湿热痹,常与黄柏延胡索川牛膝等同用。
治疗风寒湿痹,常与肉桂、细辛桂枝等同用。
湿热黄疸
单用为末服用,或与茵陈、栀子、大黄等同用。
骨蒸潮热,疳积发热
治疗骨蒸日晡潮热,常与青蒿鳖甲知母等同用。
治疗小儿疳积发热,常与薄荷、炙甘草等同用。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秦艽有抗炎、镇痛、降压和保肝等药理作用。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