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后子宫内膜癌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绝经后女性发生的子宫内膜癌称为绝经后子宫内膜癌,又称绝经后子宫体癌
主要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异常排液、腹痛等症状
以手术治疗为核心,辅以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的综合治疗
肿瘤的恶性程度及病变范围是最主要的预后因素
定义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又称子宫体癌。与子宫颈癌、卵巢癌构成了女性生殖系统三大常见恶性肿瘤。
子宫内膜癌多发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绝经后子宫内膜癌即绝经后女性的子宫内膜癌。
分型
根据发病是否与雌激素相关
雌激素依赖型(I型):发病与雌激素有关,由于缺乏孕激素抵抗,长期的单一雌激素刺激,导致子宫内膜增生,进而癌变。此类患者肿瘤分化较好,预后较好。
非雌激素依赖型(II型):发病与雌激素无关,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发病率较低,可能与某些基因突变有关,肿瘤恶性程度较高,预后不良。
病理分型
子宫内膜样癌、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粘液性癌、未分化癌等。
分子分型
POLE超突变型、微卫星不稳定(MSI-H)型或错配修复系统缺陷(dMMR)型、微卫星稳定(MSS)型或无特异性分子谱(NSMP)型或低拷贝型、p53突变型或高拷贝型等。
发病情况
子宫内膜癌在发达国家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是继宫颈癌之后、第二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部分发达城市,其发病率已位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首位。
2015年我国子宫内膜癌发病人数约为6.9万例,死亡1.6万例,发病率为10.54/10万,即每10万女性中,就有10~11人患有子宫内膜癌。目前尚缺乏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癌的流行病学数据。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