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茎癌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阴茎癌是起源于阴茎头、冠状沟和包皮内板黏膜以及阴茎皮肤的恶性肿瘤
部分患者可表现为类丘疹、疣状红斑或经久不愈的溃疡等,晚期有菜花样肿物
发生可能与包皮过长、包茎、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和基因突变有关
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化疗和放疗
定义
阴茎癌是起源于阴茎头、冠状沟和包皮内板黏膜以及阴茎皮肤的恶性肿瘤。
阴茎癌是阴茎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绝大多数为鳞状细胞癌,占阴茎肿瘤的95%以上。
分型和分类
病理分型
鳞状细胞癌
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阴茎鳞状细胞癌,约占阴茎癌的95%。按与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的相关性可进一步分为:
HPV非相关的鳞状细胞癌、疣状癌、乳头状癌、腺鳞癌、肉瘤样癌与混合性癌。
HPV相关的基底样癌、湿疣样鳞状细胞癌、淋巴上皮瘤样鳞状细胞癌和髓样鳞状细胞癌等。
其他分型
除了鳞状细胞癌外,阴茎癌病理分型还包括小细胞癌、梅克尔肿瘤、透明样癌、脂肪样癌和基底细胞癌,均为罕见。
非上皮性阴茎癌如黑色素瘤肉瘤也很少见。
大体分型
阴茎癌根据大体表现可分为乳头型和结节型两种。
乳头型癌以向外生长为主,可穿破包皮,癌肿高低不平,常伴溃疡,有奇臭脓样分泌物,并逐渐发展为典型的菜花样外观,瘤体虽大,但可活动。
结节型癌呈浸润性生长,质较硬,亦可有溃疡,瘤体不大,向深部浸润可深入阴茎海绵体。
发病情况
在美国阴茎癌发病率仅为(0.4~2.0)/10万。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其发病率可能增加10%左右。
中国阴茎癌发病率约为0.6/10万,处于中等水平。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