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一种起源于胰腺,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的肿瘤
临床症状呈多样性,主要取决于肿瘤是否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
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基因突变、家族遗传等因素有关
采用手术治疗为主,辅以药物治疗的综合策略
定义
起源于胰腺中可以分泌激素的细胞(神经内分泌细胞),是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常见类型。
总体生长缓慢,瘤体较小,绝大多数为低度恶性肿瘤。
几乎所有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都具有恶性的可能,但小于0.5cm的无功能胰腺神经内分泌微腺瘤是良性的。
分类和分型
根据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和增殖活性进行分类
分为高分化的神经内分泌瘤(pNET)和低分化的神经内分泌癌(pNEC)。
增殖活性分级一般采用核分裂象数和(或)Ki-67阳性指数两项指标。
分级核分裂指数Ki-67指数
G1,低级别<2<3%
G2,中级别2~203%~20%
G3,高级别>20>20%
注:G1~G3,恶性程度越来越高。
高分化的神经内分泌瘤对应G1、G2级别,约占所有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的95%。
低分化的神经内分泌癌对应G3级别,约占所有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的5%。
根据激素分泌的状态和患者的临床表现分类
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肿瘤细胞不分泌激素或分泌激素而不引起临床症状,如血中胰岛素胃泌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水平正常或轻微升高,但一般不会表现低血糖等症状。
在我国,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所有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65.6%。
病程进展缓慢,一般只有在肿瘤较大出现压迫症状或累及周围器官时才会出现相关症状。
多在体检或出现时才被发现,在发现时多数患者已处于中晚期。
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指肿瘤细胞持续分泌激素,常因分泌过多的胰岛素、胃泌素、胰高血糖素而产生相关的临床症状,如低血糖、胃溃疡等。
胰岛素瘤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胃泌素瘤次之。前者一般位于胰腺,胃泌素瘤可位于胰腺或十二指肠。
其余的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较为少见,统称为罕见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胰高糖素瘤,生长抑素瘤等。
根据病人的肿瘤家族史及肿瘤遗传学特点分类
可将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为散发性和遗传相关性肿瘤。
在我国,散发性约占90.3%。
发病情况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较少见,每10万人中不足1人发病。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占所有胰腺肿瘤的2%~5%。
发病年龄分布于各个年龄段,40~70岁之间比较常见。
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在40~70岁之间出现高峰。
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的增长趋势。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