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瘤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胸腺瘤是最常见的纵隔肿瘤,一般位于前上纵隔
常见症状为胸部钝痛、气短及咳嗽等
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部分有可能需要放射治疗、化学治疗
为惰性肿瘤,预后一般较好
胸腺瘤是什么?
定义
胸腺瘤是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或胸腺淋巴细胞的肿瘤,是最常见的纵隔肿瘤,一般位于前上纵隔,部分可位于前下纵隔,位于后纵隔少见。
分型
组织学分型
目前国际上胸腺瘤多采用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的组织学分型,可分为以下四型:
A型胸腺瘤:髓质型或梭型细胞胸腺瘤。肿瘤由梭形肿瘤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低度恶性。
B型胸腺瘤:又可细分为3类亚型,即B1、B2、B3,具体分类原则如下:
B1型胸腺瘤:淋巴细胞为主要组成成分的胸腺瘤。该类型是一种成人罕见的肿瘤,具有低度恶性。
B2型胸腺瘤:皮质型胸腺瘤,为中度恶性的肿瘤。
B3型胸腺瘤:上皮型胸腺瘤或分化好的胸腺癌,为高度度恶性的肿瘤。
AB型胸腺瘤:即A型与B型的混合型胸腺瘤,具有低度恶性。
C型胸腺瘤:C型胸腺瘤即胸腺癌,一般具有高度恶性,预后也相对较差。
病理分期
依照Masaoka-koga 分期,胸腺瘤分期方法如下:
Ⅰ期:肉眼可见肿瘤表面覆有完整的包膜,显微镜下无肿瘤细胞浸润。
Ⅱ期:又可细分为ⅡA期和ⅡB期两类,具体分法如下。
ⅡA期:显微镜下侵犯包膜。
ⅡB期肉眼侵犯周围脂肪组织但不穿透纵隔胸膜或心包。
Ⅲ期:肉眼可见的侵犯邻近器官(如心包、大血管、肺)。
ⅢA期:未侵犯大血管。
ⅢB期:侵犯大血管。
Ⅳ期:又可细分为ⅣA期和ⅣB期两类,具体分法如下。
ⅣA期:胸膜或心包播散。
ⅣB期:经淋巴或血液远处转移。
发病情况
患病率
我国目前没有胸腺瘤患病率的相关数据统计。
年龄分布
胸腺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35~55岁人群,青少年比较罕见。
性别分布
相比女性,男性更易罹患胸腺瘤。
好发人群
长期吸烟、酗酒的人群。
长期接触电离辐射的人群。
胸腺瘤早期的症状是什么?
胸腺瘤早期的时候因胸腺瘤体积较小,大多数没有症状。有1/3胸腺瘤患者伴重症肌无力,早期即可出现症状,表现为上睑下垂、容易疲劳乏力,严重的可能会出现呼吸肌麻痹,危及生命。
而随着瘤体逐渐增大,可表现为纵隔局部压迫症状,如胸闷、胸痛、气短、咳嗽等,严重时压迫周围组织器官造成上腔静脉梗阻,出现头面部肿胀感等。
胸腺瘤死亡率高吗?
胸腺瘤属于惰性肿瘤,5年生存率接近90%,即使伴有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约为55%。其死亡率与年龄、手术切除完整程度、WHO病理分型和Masaoka-koga分期有关。
Masaoka-koga分期I至IV期的患者,其10年生存率分别约为89%、88%、75%和52%。胸腺瘤应早发现、早治疗,可行手术治疗者应尽可能完全切除瘤体,并切除胸腺及胸腺区脂肪;不能完全切除的胸腺瘤患者,术后行辅助放疗以降低肿瘤复发风险。
胸腺瘤一般多大为良性?
根据现有文献报道,很多既往为良性的早期胸腺肿瘤,术后亦有复发转移的可能。因此,2021版中国胸腺肿瘤临床诊疗指南达成共识,目前所有胸腺肿瘤均已被视作恶性肿瘤。
胸腺瘤属于惰性肿瘤,即使疾病进展后,部分胸腺瘤患者的生存时间仍较长,5年生存率接近90%。大部分胸腺瘤往往通过手术彻底切除即可,预后较好。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