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癌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是由胸腺上皮细胞发生恶变而形成的恶性肿瘤
早期多无症状,晚期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消瘦等
可能与遗传、放射线、有毒化学品、EB病毒感染等有关
早期以手术为主。晚期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
定义
胸腺癌是胸腺上皮细胞发生基因突变,最终造成恶变而形成的一种发生在纵隔的恶性肿瘤。
根据病理组织的异形程度及组织学特性不同,WHO胸腺肿瘤分型将胸腺肿瘤分为A、B、C三个亚型。其中C型为胸腺癌,A、B型为良性或低度恶性胸腺肿瘤。
发生在胸腺但起源于其他类型组织的恶性肿瘤不属于胸腺癌范畴,比如纵隔恶性畸胎瘤、胸腺转移癌等。
分型
胸腺癌包括许多不同病理类型,最常见的是鳞状细胞癌。此外还有淋巴上皮瘤样癌、基底细胞样癌、黏液表皮样癌、肉瘤样癌、神经内分泌癌等较为少见的病理类型。
鳞状细胞癌
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对放疗比较敏感。
未分化癌
生长速度较快,恶性程度较高。
淋巴上皮瘤样癌
可能与EB病毒感染有关。
基底细胞样癌
生长速度相对较慢,恶性程度相对较低。
黏液表皮样癌
肿瘤组织可分泌黏液,此病理类型相对少见。
肉瘤样癌
生长速度相对较快,血行转移多见,可较早发生其他器官转移。
神经内分泌癌
具有一定的神经内分泌功能,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类库欣综合征等异位内分泌综合征。
发病情况
胸腺癌属于一种比较少见的恶性肿瘤,不同的统计资料提供的数据差异性比较大。
同时部分医疗条件比较落后的地区由于对本病缺乏诊治经验,因此有可能导致漏诊、误诊,导致实际发病率高于临床所提供的数据。
根据世卫组织提供的数据,胸腺上皮肿瘤的发病率为1.3~3.2/100万。
根据《中国胸腺上皮肿瘤临床诊疗指南》提供的数据,胸腺癌约占全部胸腺上皮肿瘤的15%左右,按此估算胸腺癌的发病率约为0.195~0.48/100万。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