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肿瘤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起源于胃上皮和胃黏膜下层淋巴组织的肿瘤
以上腹部不适、食欲减退、呕血、黑便等消化系统症状为主
与地域环境、饮食习惯、遗传等多种因素相关
居住在胃癌高发区、有胃癌家族史或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群发病风险高
定义
起源于胃上皮和胃黏膜下层淋巴组织或胃壁其他细胞的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以及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中以胃癌最为常见,其发生率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仅次于结直肠癌
可出现上腹部不适及饱胀、食欲减退、恶心、打嗝、呕血、黑便、消瘦、贫血等症状。
分类
胃肿瘤根据其病理的良恶性,可以分为两类,即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胃良性肿瘤及早期恶性肿瘤预后通常较好。
胃良性肿瘤
胃良性肿瘤约占胃肿瘤的2%。
胃良性肿瘤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来源于黏膜的上皮细胞瘤,如胃腺瘤、腺瘤息肉病等;另一类是良性间叶组织肿瘤,包括间质瘤、脂肪瘤和神经纤维瘤等。
胃恶性肿瘤
绝大多数胃肿瘤是恶性肿瘤,其中主要类型包括胃癌、恶性淋巴瘤及胃间质瘤等。
根据大体病理分类
根据病变是否突破黏膜下层,将胃癌分为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
早期胃癌:
指病变仅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不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
局限于黏膜内而未突破基底膜的称为原位癌
分为隆起型、浅表型、凹陷型,浅表型还可分为浅表隆起型、浅表平坦型和浅表凹陷型。
进展期胃癌:
指癌组织浸润深度超过黏膜下层的胃癌。浸润指癌细胞直接侵犯和长入周围正常组织器官,且与其没有明显界限的一种生长方式,是恶性肿瘤的特征。
可分为4型:息肉型(也叫肿块型)、溃疡局限型、溃疡浸润型和弥漫浸润型。
根据组织类型分类
胃癌根据组织类型不同可分为: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腺鳞癌、鳞状细胞癌、小细胞癌、未分化癌及其他。
发病情况
目前没有关于胃肿瘤的整体发病数据,由于胃癌是最常见的胃肿瘤,故以胃癌发病数据举例。
男女发病比例超过2:1。
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
在我国西北部与东部沿海地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2016年,我国全年新增胃癌病例39.65万例,其中27.63万男性,12.02万女性。
同年,我国全年胃癌死亡病例28.85万例,其中20.02万男性,8.84万女性。
【特别提醒】由于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一般相对滞后,2022年最新报告发布数据为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汇总全国肿瘤登记处2016年的登记资料。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