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膜肿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网膜肿瘤多为继发性,原发部位常在胃、结肠、胰腺或卵巢。原发性网膜瘤十分罕见,有良性、恶性之分。良性瘤包括
脂肪瘤、
平滑肌瘤、
血管瘤和神经纤维瘤等,恶性瘤有
平滑肌肉瘤、
横纹肌肉瘤、血管外皮细胞瘤、纤维肉瘤和黏液瘤等。恶性约占1/3。
网膜肿瘤有原发性网膜瘤和继发性网膜瘤两类。原发性网膜瘤与
肠系膜肿瘤来源广泛不同,60%的网膜瘤来自于平滑肌,包括
平滑肌瘤和
平滑肌肉瘤,其他良性肿瘤如
脂肪瘤及神经纤维瘤十分罕见。原发性网膜肿瘤是指发生在网膜本身的肿瘤,而不是由于腹腔内其他脏器或腹部以外的肿瘤病变向大、小网膜浸润种植或转移的结果。如按肿瘤的性质分类,则一般可分为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
1.良性肿瘤
以平滑肌瘤、
淋巴管瘤较多见,少见的良性肿瘤有
畸胎瘤、纤维瘤、脂肪瘤、
血管瘤、
间皮瘤、黏液瘤及
炎性假瘤等;
网膜囊肿多属良性病变,其来源多数是先天性的淋巴管呈囊状扩张所致,少数是因淋巴管阻塞后导致局部扩张囊肿形成。其他少见的原因还见于外伤、寄生虫感染等,有学者根据网膜囊肿的内容不同而分为血性囊肿、乳糜性囊肿、浆液性囊肿、包囊虫性囊肿、
皮样囊肿及肿瘤变性坏死液化后形成的囊肿。囊肿可呈单个也可为多个。
2.恶性肿瘤
原发于网膜的恶性肿瘤较罕见,且多数为肉瘤,如平滑肌肉瘤、
脂肪肉瘤,其他还有
恶性淋巴瘤及恶性血管内皮瘤等。而更多见的是转移至网膜的恶性肿瘤,如胃癌、肝癌、卵巢癌、
结肠癌等。腹腔内恶性肿瘤均可向网膜转移。转移的方式可经血液、淋巴循环或癌细胞脱落后在网膜种植,或者是癌肿直接浸润蔓延的结果。
继发性
肿瘤常为其他脏器病变于进行手术探查时或与晚期复发性肿瘤同时发现。突出特点是腹部胀大,大部分患者有腹部隐痛、腹胀。
1.腹痛
肿瘤较大时,大部分患者有腹部隐痛、胀满以及消化道功能紊乱等症状,65%的患者可有腹痛,仰卧时疼痛加重,站立位减轻,少数病例有恶心。
2.腹部扪诊
可摸到肿物,原发性肿瘤特点是腹部逐渐胀大,体检可发现腹部包块。
3.腹水
恶性肿瘤晚期可有腹水产生,可有血性或非
血性腹水,叩诊有
移动性浊音。
4.体重下降
恶性瘤患者全身症状明显,体重下降,可伴有全身消瘦、贫血或
恶病质。
1.实验室检查
无特异性,
血常规检查可有贫血,腹水化验多为血性渗出液。应做组织病理学检查。
2.其他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多用来判断大网膜肿物的位置。如果腹部平片显示腹腔前方有肿物阴影,或胃肠钡餐检查发现在肠管前方有肿物又与肠管无关时,多应考虑大网膜的肿物。
(2)B型超声检查 对
大网膜炎性包块囊肿或
肿瘤具有初步判定作用,它有助于判定肿物部位,性质为囊性或实性等。
(3)CT检查 CT扫描可显示多种影像,包块块状大网膜,小结节浸润性、囊性肿块或多个孤立的结节,是判定大网膜肿物的最佳手段,它不仅可以确定肿物部位及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还对
大网膜扭转及血管梗死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网膜肿瘤的诊断较为困难,多数病例是因腹部包块而行探查手术或因腹部手术时发现网膜有肿瘤而获得确诊。
1.临床表现
仰卧时加重的腹痛;腹部包肿块伴体重减轻;大量腹水时可有
移动性浊音。
2.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CT检查可协助诊断。
3.组织病理学检查
大网膜肿瘤的治疗手段主要为手术切除。原发性恶性肿瘤具有高度浸润性,常需切除全部大网膜及邻近器官;放疗、化疗的作用尚不明了。
如系良性肿瘤可做网膜包括肿瘤的部分切除,手术并不困难。良性肿瘤可达到治愈性的切除,罕有复发的报道。如系原发于网膜的恶性肿瘤,则应行网膜全切除;如系转移性恶性肿瘤,则应尽可能切除原发病变及转移病变。转移性肿瘤作网膜切除可控制腹水。但对于大网膜原发恶性瘤和转移癌手术切除,则往往是姑息性的,预后极差,但切除后可减少腹内肿瘤的负荷、防止腹水的产生,术后应辅以放疗或化疗。近年来主张腹腔内化疗和动脉插管行腹腔动脉化疗或加栓塞术。对大网膜转移癌进行化学疗法最根本的要是针对其原发癌灶,其疗效与原发癌的化疗效果一致。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