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
问答
疾病
外伤性脑积水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治疗
外伤性脑积水多见于重型脑损伤并伴有
脑挫裂伤
、
蛛网膜下腔出血
患者,是造成重型脑损伤昏迷患者高病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及时头颅CT检查可确诊,采取有效的手术治疗有望挽救患者的生命。
脑挫裂伤
后
蛛网膜下腔出血
较常见,大量的血性脑脊液对脑膜将产生强烈的刺激,可引起
无菌性炎症
反应,在软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发生粘连,甚至堵塞包裹蛛网膜绒毛,从而造成脑脊液的循环和吸收障碍。脑脊液循环梗阻发生在脑室系统之内,常引起一侧或双侧脑室积水,这种情况多系脑室穿通伤或脑髓质内血肿破入脑室所致,常在室间孔、导水管或四脑室出口处发生阻塞。也可因
小脑幕切迹疝
,脑干移位导致环池闭塞或导水管受压迫,引起
脑积水
;或因不适当的大骨瓣减压,严重脑膨出、移位,导致脑脊液循环受阻而伴发脑积水。
外伤性脑积水因发病急缓不同,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除原有
脑挫裂伤
、
蛛网膜下腔出血
、
颅内血肿
等临床表现外,还表现为:
1.急性外伤性脑积水者颅内压呈进行增高,脑挫裂伤程度较严重,伤后持续昏迷或一度好转又复恶化,虽经脱水、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手术及激素等积极治疗,但意识恢复仍欠佳。患者颅内压持续升高,减压窗膨隆,脑脊液蛋白含量增加,无颅内残留或迟发血肿存在,故易误诊为
迁延性昏迷
或植物存活。
2.慢性外伤性脑积水者多表现为
正常颅压脑积水
,自伤后至出现脑积水症状平均为4~18个月,一般都不满1年。主要表现为精神症状、运动(步态)障碍及尿失禁。可出现淡漠、情绪不稳、痴呆、
步态不稳
、
共济失调
、下肢僵硬、
震颤
性麻痹等临床表现,偶尔尚有大、小便失禁、癫痫、情感自制力减退等症状。病情发展较缓慢,症状时有波动。测压时腰穿或脑室内压力大都正常,脑脊液蛋白含量升高。眼底检查亦无
视盘水肿
等现象。
1.CT、MRI检查
表现为脑室系统扩大,尤以侧脑室前角为著;侧脑室周围特别是额角部有明显的间质性水肿带;脑室扩大的程度甚于脑池的扩大;脑回无萎缩表现,脑沟不加宽。需要与脑萎缩相鉴别,因为严重
脑挫伤
、轴突损伤、脑缺血、缺氧和坏死等造成的脑萎缩也具有脑室扩大的CT影像。后者的特点是:侧脑室普遍扩大、脑沟增宽、无脑室周围的透亮水肿区。
2.放射性核素脑池造影
可表现为核素自脑池到脑室
反流
,最常见的为核素自第四脑室正中孔反流回脑室,脑室系统显影而蛛网膜下腔不显影,说明脑脊液的循环与吸收发生障碍。
严重
脑外伤
患者,经过及时合理的处理之后,病情虽稳定但意识恢复欠佳或有新的神经受损体征出现时,应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确定有无急性
脑积水
。另外,脑外伤后长时间出现痴呆、行动障碍、尿失禁者,应行CT或MRI检查,若发现脑室系统扩大,腰穿为正常压力,放射性核素脑脊液成像检查,对脑积水诊断亦有重要价值,根据核素在脑室内滞留的时间有助于估计脑积水的严重程度。
外伤性脑积水的治疗,无论是
颅内高压
脑积水还是
正常颅压脑积水
都应采用单向阀门分流管行分流术。急性脑积水的患者,如果在颅脑外伤后早期即施行颅内压监护,及时廓清血性脑脊液,可能减少后期脑积水的发生率。在疑有外伤性脑积水时,应早作影像学检查及时明确诊断,尽快施行分流手术,缓解脑积水引起的继发性脑组织萎缩。植入分流装置的方法分脑室-腹腔及脑室-心房两种,因后者不宜于分流脑脊液中含有空气、挫碎组织及血凝块和(或)新近施行脑室外引流的患者,因此
外伤后脑积水
较常采用的脑室-腹腔分流术。
梗阻性脑积水
、
交通性脑积水
及正常颅压脑积水均适用此术式。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