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鳞状细胞癌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食管鳞状上皮细胞异型增生引起的食管恶性肿瘤
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中晚期可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的典型症状
尚未完全明确,与特定的饮食习惯、遗传、饮酒、吸烟等多因素相关
一般采用手术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与放疗为辅的综合治疗策略
定义
起源于食管鳞状上皮,是食管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食管癌90%以上。
好发于食管胸中段,其次为胸下段,胸上段较为少见。
早期可出现食管内异物感、食物通过缓慢等不适,局部晚期可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的典型症状以及胸背部疼痛、声音嘶哑等肿瘤侵犯和转移的表现。
分类
根据部位分类
食管被人为划分为3段,相应地,食管鳞癌可以分为颈段、胸段以及腹段,其中胸段最多见。
颈段食管鳞癌
原发颈段食管鳞癌不常见。
治疗较为困难,以手术为主,预后较差。
胸段食管鳞癌
胸段食管鳞癌又细分为上、中、下三段。
胸中段食管鳞癌最多见,约占50%,其次为胸下段,胸上段较为少见。
早期可通过手术切除,中晚期以综合治疗为主。
腹段食管鳞癌
腹段食管末尾与胃相连,在诊治时需判断肿瘤中心部位与胃食管交界处的距离。
肿瘤中心距离胃食管交界处≤2cm时按食管癌进行诊治,如果>2cm则按胃癌进行诊治。
早期可通过手术切除,中晚期以综合治疗为主。
根据分化程度分类
分化程度指的是食管鳞状癌细胞与食管正常鳞状细胞的相似程度。
高分化鳞癌
指癌细胞与正常细胞非常接近,恶性程度较低。
特征为:癌巢中心形成显著角化,称为癌珠,癌珠周围的癌细胞排列层次类似正常鳞状上皮。
中分化鳞癌
指癌细胞与正常细胞差别比较大,介于高分化和低分化之间,恶性程度中等。
特征为:癌巢中心角化减少,癌珠周围的癌细胞排列层次与正常鳞状上皮有一定区别。
60%的食管鳞癌属于中分化。
低分化鳞癌
低分化指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差非常大,恶性程度高。
特征为:癌巢中心缺少角化,癌细胞形态与正常细胞相比有明显差异。
根据大体形态分类
食管壁从内到外有四层结构,包括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层。
早期食管鳞癌局限于黏膜层,突破黏膜层称为进展期食管鳞癌。
早期食管鳞癌
病变局限于黏膜层,可侵犯整个黏膜周径。
分为隐伏型、糜烂型、斑块型、乳头型或隆起型。其中斑块型最常见,约占总数的一半。
中晚期食管鳞癌
髓质型最常见,约占60%左右。肿物可向食管腔内外生长,食管壁增厚
蕈伞型约占15%左右,肿物一般向管腔内生长,状如蘑菇。
溃疡型约占10%左右,肿物一般向管腔外生长,中央凹陷,伴有明显溃疡,可见于食管鳞癌早期。
缩窄型约占10%,肿物呈环形生长,管腔明显狭窄。
腔内型较少见,占2%~5% ,肿物一般带蒂,呈息肉样向食管腔内突出。
特殊亚型鳞癌
疣状癌
该亚型分化良好,生长速度缓慢,不易发生转移。
梭形细胞鳞癌(肉瘤样癌、癌肉瘤)
大部分呈肉瘤样表现,上皮性来源。有时可呈软骨、骨或横纹肌分化。
基底细胞样鳞癌
易发生转移,恶性程度高。
发病情况
我国食管鳞癌约占全部食管癌病理类型的90%。2020年我国食管癌新发病例为32.4万例,死亡病例为30.1万例。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40岁之后发病率急剧上升,80~84岁达到高峰。
农村人口发病率高于城市人口。
中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河北、河南、山西三省交界地区发病率最高。
食管鳞癌癌前病变
癌前病变是由良性病变向恶性病变转变的中间阶段,不是所有出现癌前病变的人群最终都转为恶性,但是会大大增加患癌风险。
食管鳞癌癌前病变是指食管的鳞状上皮细胞异型增生,可分为轻、中、重3个程度。也称为食管上皮内瘤变,分为低、高2个级别。
正常食管鳞状细胞的癌变率是8%,而轻、中、重度异型增生的癌变率分别为24%、50%、74%。
轻、中度异形增生或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人群需要定期行内镜检查,发生重度异型增生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人群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