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原位癌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指发生在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处于疾病发展早期的恶性肿瘤
大多患者没有症状,部分患者可有乳头溢液、乳房肿块等
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激素紊乱、基因突变有关
以手术治疗为主,放射治疗为辅,必要时内分泌治疗
定义
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是指导管上皮细胞恶性增生局限于导管内,尚未超出导管上皮基底膜,不侵犯周围间质的病变。
本病又称乳腺导管内癌,目前WHO将乳腺导管原位癌纳入癌前病变范畴。
发病情况
2020年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为59.0/10万,居全国女性恶性肿瘤发病谱首位。乳腺原位癌占所有新发乳腺癌的15%~30%。
每年约有30余万女性被诊断为乳腺癌,其中,约7.5万女性被诊断为导管原位癌
40岁之前的DCIS非常罕见,65~69岁是DCIS的发病高峰,该年龄段女性DCIS发病率是40岁以下女性的10倍。
分类
按组织学改变分类
乳腺导管原位癌按组织学改变主要分为6种常见亚型:筛状型、实性型、粉刺型、乳头状型、微乳头型和Paget病型。
按核级别和坏死分类
以核分级为基础,兼顾坏死、核分裂象以及组织结构的分级模式,将导管原位癌分为低、中和高级别。
低级别导管原位癌
瘤细胞具低级别核的特征。
可呈筛状型、微乳头型、实体型等构型。
常有瘤细胞极向化现象。
通常无坏死,罕见粉刺性坏死。
少见钙化。
免疫组化染色: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常呈弥漫强阳性,HER2和细胞角蛋白(CK)5/6均为阴性,Ki-67阳性指数较低。
中级别导管原位癌
瘤细胞具中间级核的特征。
多呈实体型、筛状型、微乳头型及粉刺型等构型。
可有细胞极向化现象。
可有点状或粉刺样坏死。
可见钙化。
免疫组化染色:ER、PR、HER2不同程度阳性,CK5/6阴性,Ki-67阳性指数介于低核级和高核级之间。
高级别导管原位癌
瘤细胞具高级别核的特征。
多呈粉刺型、实体型,亦可为微乳头型、筛状型、贴壁型及基底(细胞)样。
常缺乏细胞极向化现象。
常见广泛的粉刺性坏死,但也可无坏死。
常有钙化、管周纤维化和炎细胞浸润。
免疫组化染色:ER、PR常阴性,HER2常阳性,或呈三阴性,CK5/6可能阳性,Ki-67阳性指数高。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