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导管腺癌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是前列腺癌的一种特殊亚型
主要表现为排尿梗阻及血尿等
病因尚明,可能与遗传、高脂饮食、感染等因素相关
早期以根治性手术和放疗为主,如有远处转移以内分泌治疗为主
定义
前列腺导管腺癌(DAC)是前列腺癌的一种特殊亚型,临床上较少见,且起病隐匿。
目前前列腺导管腺癌的起源仍有争议,但大多数学者倾向于接受前列腺导管腺癌起源于前列腺上皮。
也有学者认为前列腺导管腺癌起源于前列腺腺管,通常发生于前列腺外周带和尿道周围,由大的被覆假复层高柱状上皮细胞的腺体构成。
分类
起源分类
前列腺导管腺癌可分为大导管腺癌和次级导管腺癌。
起源于尿道周围大导管的大导管腺癌,多表现为外生性生长,在临床上可表现为下尿路梗阻症状、急性尿储留、血尿。
起源于次级大导管的次级导管腺癌的临床表现与通常的腺泡型前列腺癌相似,因此在临床症状上较难区别这两者。
组织学分类
临床上发现的前列腺导管腺癌常与典型的腺泡腺癌混合出现。
可分为单纯前列腺导管腺癌、混合型前列腺导管腺癌。
发病情况
前列腺导管腺癌约占所有前列腺癌的0.2%~0.8%,虽然相对罕见,但仍然是前列腺癌的第二常见亚型。
诊断年龄多为60~80岁。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