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滑肌肉瘤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起源于平滑肌的恶性肿瘤
不同部位的平滑肌肉瘤症状不同,多引起肿块、疼痛等表现
目前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基因突变等因素有关
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疗、放疗等综合性治疗
定义
平滑肌是肌肉的一种,与可受意识控制并随意运动的骨骼肌不同,平滑肌的运动不受人体自主意识控制。
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s,LMS)是起源于平滑肌的一类原发性恶性肿瘤,也是软组织肉瘤最常见的亚型之一,约占成人软组织肉瘤的10%~20%。软组织肉瘤是一组罕见的恶性间叶组织肿瘤。
由于平滑肌分布在全身各个部位,如胃肠道、子宫、膀胱和血管等处,平滑肌肉瘤也大多发生于这些部位,特别是子宫和部分其他腹腔脏器。
平滑肌肉瘤可发生于体表,也可发生在深部组织。
分类
平滑肌肉瘤主要按照发病部位分类,不同分类的预后可有差异。
浅表性平滑肌肉瘤
浅表性平滑肌肉瘤包括真皮或真皮内平滑肌肉瘤、皮下平滑肌肉瘤和继发性平滑肌肉瘤3大类。
深部平滑肌肉瘤
深部平滑肌肉瘤大致分为以下3组。
第一组发生于盆腔、腹膜后或腹腔,约占75%,如胃肠道、膀胱、前列腺、睾丸旁、卵巢等部位。
第二组发生于大血管,包括下腔静脉及其主要分支和下肢静脉。平滑肌肉瘤也是大血管最常见的软组织肉瘤类型。
第三组为发生于其他部位的平滑肌肉瘤,多位于四肢,其次为躯干,偶尔可位于头颈部(包括鼻腔和咽部)、肺、和骨等处。
发病情况
关于平滑肌肉瘤的发病情况有以下数据,可供参考。
高发年龄为40~70岁,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儿童和青少年也可发生,但较为少见。
整体来看,女性的发病率略高于男性。
真皮平滑肌肉瘤多见于50~70岁的中老年人,极少见于儿童,男性多见。
约2/3的腹膜后平滑肌肉瘤发生于女性,中位年龄为60岁。
什么是平滑肌肉瘤
平滑肌肉瘤是来自平滑肌组织的恶性肿瘤,可引起多种不适症状,需积极进行治疗控制病情。
平滑肌肉瘤是指来自平滑肌组织的恶性肿瘤,比较罕见,多发生于腹膜后、胃肠、子宫,也可见于四肢深部、皮下、大网膜等处,可伴随疼痛等症状。
而发生在下腔静脉的平滑肌肉瘤因部位不一样,所以症状也各不相同。平滑肌肉瘤除局部浸润邻近器官及组织以外,血行播散也是主要的转移途径。
一般平滑肌肉瘤患者早期没有任何症状,随着瘤体增大,对周围组织造成压迫逐渐出现不适症状。
例如常见的发生在肠壁黏膜肌的平滑肌肉瘤,随着瘤体增大可逐渐压迫肠壁周围组织,进而影响排便功能,使患者出现便秘、排便不畅的现象,还可伴有肛门痛的现象。若瘤体压迫周围器官,男性患者会出现排尿异常、骶尾部或下肢痛、乏力的现象。
当患者发生平滑肌肉瘤的情况,应该及时配合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以免病情加重。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