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内和尿路周围病变导致尿路阻塞
主要表现为疼痛、排尿困难、血尿、无尿
多见于泌尿系统结石、肿瘤、良性前列腺增生、先天发育异常等
采用药物、手术等方式尽快解除梗阻,治疗病因
定义
尿路梗阻是指尿路任何部位,包括肾小管、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管腔发生阻塞性病理改变,导致尿液不能顺畅排出的一大类疾病。
尿路梗阻可由各种尿路内和尿路周围病变所致,常见原因有
泌尿系统结石、
肿瘤、良性前列腺增生、先天性发育异常等。长时间的严重梗阻,有可能导致梗阻近端尿路扩张积水和肾功能损害。
分类
根据临床诊治的需要,从梗阻部位、严重程度、病因、病程及性质等方面进行分类。
上尿路梗阻和下尿路梗阻
尿路梗阻按梗阻部位分为上尿路梗阻、下尿路梗阻。
上尿路梗阻是指肾、
输尿管梗阻;下尿路梗阻指的是膀胱和尿道梗阻。
上尿路梗阻的主要症状为腰痛或腰部不适、发热等,部分患者可摸到腹部包块,常见于上尿路结石、
输尿管肿瘤等。
下尿路梗阻的主要症状为尿急、尿频、夜尿、尿流变细、
尿后滴沥及尿不尽等。常见于
尿道狭窄、良性前列腺增生等。
长期的下尿路梗阻可引发上尿路梗阻,进一步引起肾功能损害。上尿路梗阻直接影响肾,导致
肾积水与肾单位破坏。
完全性尿路梗阻和不完全性尿路梗阻
按梗阻的程度分为完全性梗阻和不完全性梗阻。
完全性尿路梗阻是尿液完全不能通过尿路,不完全性尿路梗阻是指梗阻的尿路仍能通过部分尿液。
完全性尿路梗阻发病急,症状明显,常引起严重后果,需急诊处理。而不完全性尿路梗阻会很缓慢地影响肾功能,出现的症状较晚,甚至可以症状不明显。
不完全性梗阻进行性发展时,如果处理不当或不及时,也可发展为完全性梗阻。
机械性尿路梗阻和动力性尿路梗阻
按梗阻的病因性质分为机械性尿路梗阻和动力性尿路梗阻两类。
机械性尿路梗阻是指尿路管腔被病变阻塞或压迫,如结石、肿瘤、狭窄等。
动力性尿路梗阻,多是神经或肌肉发育不良引起的功能紊乱,尿路管腔是通畅的,但丧失或减弱了收缩、舒张功能,影响尿液排出,如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急性尿路梗阻和慢性尿路梗阻
按病程分为急性尿路梗阻和慢性尿路梗阻。
急性尿路梗阻发生迅速,症状明显,确诊后立即解除,肾功能可很快恢复。
慢性尿路梗阻多为缓慢而逐渐加重的,症状不典型,常有感染表现,确诊时肾可能已经受损。
先天性尿路梗阻和后天获得性尿路梗阻
按梗阻的病因分为先天性尿路梗阻和后天获得性尿路梗阻。
先天性尿路梗阻由于胚胎发育异常造成的,后尿道瓣膜、输尿管膀胱和输尿管肾盂交界处的狭窄所导致。
后天获得性梗阻,可由尿路本身病变或尿路外压迫而引起,常见的原因有:尿路结石、良性前列腺增生、尿路肿瘤、尿道狭窄、盆腔脏器肿瘤、泌尿系统结核等。
发病情况
大部分泌尿外科疾病的原发病或并发症都可表现为尿路梗阻,尿路梗阻的原因在年龄和性别上有一定差异。
20岁以前:男女发病率相似,而小儿以先天性畸形为多见。
20~60岁:男性常见原因是结石、肿瘤、结核或损伤,女性因生育、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肿瘤及妇科手术等因素,发病率较高。
60岁以上:男性因良性前列腺增生和泌尿系统肿瘤等原因,尿路梗阻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致病原因
引起尿路梗阻的病因很多,常见梗阻原因包括以下几类:
尿路结石
结石可发生在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造成尿路梗阻。
泌尿生殖系统肿瘤
包括肾癌、
肾盂癌、输尿管癌、膀胱癌、
尿道癌、
阴茎癌、前列腺癌等。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病理性增大,压迫尿道造成梗阻。
先天发育异常
如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
输尿管异位开口、输尿管口囊肿、腔静脉后输尿管等,以及儿童期输尿管口括约肌发育不全,造成的尿液反流。
邻近器官病变的压迫或侵犯
结直肠癌、子宫颈癌、卵巢癌、
腹膜后纤维化、
盆腔脓肿等病变可压迫输尿管、膀胱或尿道造成梗阻。
创伤或炎症引起的瘢痕狭窄
输尿管炎症后的
瘢痕狭窄,尿道骑跨伤可继发前尿道狭窄、
骨盆骨折尿道膜部断裂,可引起后尿道狭窄。
中枢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
脑出血、脑梗死、
脊髓损伤、
脊髓肿瘤、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均可引起膀胱神经功能障碍,发生尿路梗阻、
尿潴留。
结核
结核可继发肾盏颈口狭窄、
输尿管狭窄、膀胱挛缩造成梗阻,
膀胱结核还可破坏输尿管口的抗
反流机制,造成尿液反流,其结果也是导致尿路梗阻。
医源性输尿管梗阻
多见于盆腔手术或输尿管镜检查、治疗时意外损伤输尿管,盆腔恶性肿瘤术后
放射治疗损伤等,均可引起输尿管管腔狭窄或闭塞。
主要症状
尿路梗阻的症状不同的人存在较大差异,取决于梗阻的原因、部位及发病时间。多表现为疼痛、
排尿困难、尿量变化、膀胱刺激症状。
疼痛
肾绞痛的特点
突然发作的剧烈疼痛。
疼痛从患侧腰部开始,沿输尿管向下腹部、腹股沟、大腿内侧、睾丸或阴唇放射。
可持续几分钟或数十分钟,甚至数小时不等。
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辗转不安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休克。
排尿困难
排尿时须增加腹压才能排出,严重时无法排出,形成
尿潴留,常见于下尿路梗阻。
血尿
尿液呈洗肉水色或血色,可见于
肿瘤、结石等引起的梗阻。
少尿、无尿、多尿
无尿是指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或12小时完全无尿,常见于双侧上尿路梗阻。
少尿是指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可见于慢性尿路梗阻。
多尿是指24小时尿量超过2500ml,可见于间歇性梗阻。
尿频、尿急、尿痛
尿频、尿急、尿痛同时出现,又称为
膀胱刺激征。常见于慢性梗阻合并尿路感染者。
正常成人白天排尿4~6次,夜间0~1次,单位时间内排尿次数明显增多称为尿频。
尿急是指不能自控排尿或排尿有急迫感,有尿意即需排尿,而排尿多半量少,常易尿湿衣裤。
尿痛是指排尿时下腹下部、会阴部和尿道内疼痛或烧灼感。
并发症
泌尿系感染
未及时治疗的尿路梗阻,细菌易在积聚的尿液中大量繁殖,形成泌尿系感染,甚至发展为
败血症、
菌血症。
有尿路梗阻的患者应尽早预防和控制感染。
尿潴留
常出现于下尿路梗阻,主要表现为尿液积聚于膀胱。
解除病因或梗阻是治疗该并发症的主要手段。
肾积水
常出现于上尿路梗阻,主要表现为尿液积聚于梗阻近端输尿管及肾盂。
需积极解除病因或梗阻。
肾功能异常
主要分为可逆性及不可逆性肾功能异常。
不可逆性肾功能异常,需监测尿量、定期监测肾功能,甚至需长期透析治疗。
就医科室
泌尿外科
体检发现尿路梗阻性疾病,或出现
泌尿系统结石、
肿瘤、良性前列腺增生等疾病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少尿、多尿等,都应当及时到泌尿外科就诊。
急诊科
突然出现无尿、血尿,或者肾区绞痛应该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如果出现突然
肾绞痛、无尿等症状,应当立即于医院急诊科就诊,确诊后立即解除梗阻,肾功能可很快恢复。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症状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持续了多久?有无加重或好转?
排尿通畅吗?有没有出现排尿费力的状况?
有没有排尿不适的症状?比如尿频、尿急、尿痛?
是否出现突然无尿或者排尿时突然终止?
尿量最近又变化吗?变多了还是变少了?
尿液是什么颜色?排尿时有疼痛感觉吗?
如果有肉眼血尿,血尿是排尿初始出现?排尿中间段出现?排尿末端出现?还是说整个排尿过程都是肉眼血尿呢?
腰腹部位有没有疼痛感?具体疼痛的部位是哪里?疼痛持续多久?是胀痛、刺痛还是隐痛?
病史清单
之前得过结石吗?
有没有受过骑跨伤(骑跨在某物上)?
最近进行过盆腔手术或输尿管镜手术吗?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中段尿培养、肾功能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超声、尿路平片、尿路造影、
静脉肾盂造影、CT(主要是CTU)及MRU等影像学检查,输尿管镜及膀胱镜等
内镜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感染药物:如左氧氟沙星
尿路梗阻的诊断主要是病因诊断,根据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一般都可以确诊。
诊断依据
病史
结石病史。
骑跨伤病史。
泌尿系统肿瘤病史。
先天性泌尿系统发育异常病史。
盆腔手术或输尿管镜手术病史。
临床表现
疼痛:
输尿管结石导致的尿路梗阻常出现
肾绞痛,难以忍受的疼痛,每隔几分钟便会发作一次。疼痛可能波及到睾丸或阴道。
肾积水时可伴有腰痛,常为肾区胀痛或
钝痛。
血尿:尿液呈洗肉水色或血色。
出现少尿、无尿或间歇性多尿。
尿频、尿急、尿痛。
影像学检查
尿路造影
尿路造影包括
静脉肾盂造影(IVU)、逆行肾盂造影和经皮肾穿刺造影。
IVU是检查上尿路梗阻的“金标准”,能同时了解梗阻侧尿路的功能和解剖情况,适合肾功能正常、造影剂不过敏和非妊娠患者。
当IVU显影不清晰时,可进行逆行肾盂造影和经皮肾穿刺造影。
B超检查
B超是
氮质血症、造影剂过敏、妊娠妇女或儿童首选的检查。
超声诊断尿路梗阻可能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在急性尿路梗阻的早期,肾内集合系统可能不扩张而遗漏梗阻(假阴性);对较大的肾外型肾盂、
肾盂旁囊肿、
膀胱输尿管反流和高尿流状态等可能误认为尿路梗阻(假阳性)。
用超声来诊断梗阻,如果结果是阴性的,症状持续存在,应进行
静脉尿路造影检查。
CT
对造影剂过敏(如对含碘造影剂或贝壳类食物过敏和哮喘患者)或肌酐升高的患者,可用CT替代静脉尿路造影。
非对比增强的CT平扫,在诊断
急性腹痛的上尿路结石方面比尿路造影更敏感。
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MRU)
MRU适用于对碘造影剂过敏和肾衰竭的患者。
无需使用造影剂,可清晰显示整个尿路,能发现尿路梗阻的部位,对梗阻的原因如腔内
输尿管肿瘤和
输尿管狭窄也能清楚显示。
但是MRU不能辨认结石,检查费用高。
尿路平片
尿路平片尤其适合结石导致的肾积水。
可见到结石和积水导致的肾增大的轮廓。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血液检查结果通常正常(尤其是部分或急性梗阻时),但可能发现
血尿素氮(有时称为BUN)、肌酐升高,双侧肾脏完全阻塞数小时后,二者也可均升高。
尿液分析多无异常,当结石或癌肿引起梗阻或梗阻伴发感染时,尿中可出现白细胞和红细胞。
肾功能检查
慢性尿路梗阻往往确诊时肾功能可能已经受损,肾功能检查结果异常,血尿素氮、肌酐升高。
尿常规、中段尿培养、常规药敏试验
部分或急性梗阻时,尿常规多无异常。
当结石或癌肿引起梗阻或梗阻伴发感染时,尿中可出现白细胞和红细胞。中段尿培养、常规药敏试验结果可以指导抗感染治疗用药。
其他检查
利尿性肾图
评价集合系统扩张情况上,利尿性肾图比静脉尿路造影更好。
放射性药物使用剂量小,无药物肾毒性。
内镜检查
通过特殊的硬质或可弯曲内镜(膀胱镜)进行的
内镜检查可用于检查尿道、前列腺和膀胱。
更长的硬质或可弯曲内镜(输尿管镜)可通过输尿管或肾脏以确定梗阻部位。
有时候也可使用膀胱镜或输尿管镜(或一同使用)来摘除导致梗阻的物体。
鉴别诊断
尿路梗阻与肾囊肿
相似点:尿路梗阻与
肾囊肿均是与泌尿系统相关的病变,尿路梗阻导致的肾积水和肾囊肿在影像学上相似;且长期的尿路梗阻与肾囊肿均可以影响到肾功能。
不同点:尿路梗阻导致的肾积水是与尿路相通的,而肾囊肿导致的囊液积聚多在肾实质内,多不与尿路相通。
治疗目的:去除病因,保护肾脏功能。
治疗原则:
尽快解除尿路梗阻。
预防和控制感染,保护肾功能。
针对病因治疗。
一般治疗
尿路梗阻患者的一般治疗包括监测尿量、观察颜面及四肢水肿情况。
对于伴有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应给予低盐、低蛋白质、高热量饮食,记录24小时出入量,并严格限制入水量,量入为出。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尿路梗阻的药物治疗应根据梗阻的原因和程度确定,根据检验、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
尿路梗阻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治疗、抗感染治疗、水电解质平衡维持、酸碱平衡维持。
对症治疗
如结石引起的绞痛,常应用镇痛解痉药物来缓解症状,对于
肾绞痛主要采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塞来昔布等,以及阿片类药物如盐酸哌替啶进行治疗。
抗感染治疗
尿路梗阻合并泌尿系感染时,应当根据中段尿培养以及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防止肾功能受损。
水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维持
对于尿路梗阻,尤其是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解除梗阻以及肾功能恢复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需进行电解质检验及
血气分析等检查,并通过药物和补液治疗来恢复平衡。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去除梗阻病因,或通过造瘘解除梗阻。
病因治疗
因尿路梗阻往往伴发着其他
泌尿系统疾病,并成为梗阻的病因。尿路梗阻的手术治疗方案根据梗阻的原因确定,常见的手术方案有:
肾输尿管结石:可采用体外超声波碎石、膀胱镜及输尿管镜下碎石、手术切开取石等。
泌尿系肿瘤、结核:进行肿瘤剜除,肾、输尿管、膀胱切除或部分切除术等。
尿路损伤、先天性疾病:可进行尿路修复术、尿路成形术等。
输尿管炎症:输尿管支架置入术等。
造瘘解除梗阻
对于梗阻原因不能去除者,膀胱穿刺造瘘、经皮肾穿刺造瘘可作为永久性解除梗阻措施。
其他治疗
如果发生肾功能急剧恶化,需要进行透析治疗,包括
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持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对于急性尿路梗阻患者,透析治疗可保护肾功能、维持体内环境稳定。
对于慢性尿路梗阻患者,长期定期透析治疗可代替功能衰竭的肾脏维持内环境稳定的功能,维持生命。
治愈情况
尿路梗阻的预后主要与梗阻原因、肾功能受影响程度、感染情况等相关,尤其梗阻时间长短直接影响肾功能情况和预后的好坏。
因结石、炎症等原因导致的尿路梗阻,去除病因后预后较好。
急性尿路梗阻及时处理解除梗阻,肾功能通常影响较小,感染控制良好,预后较好。而未及时处理的急性尿路梗阻可能永久性损害肾功能,留下后遗症并需长期透析治疗。
慢性尿路梗阻病程迁延、感染反复,往往在发现时已造成不可逆的肾功能损害,常影响生活质量。
危害性
尿路感染:未及时治疗的尿路梗阻,极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
肾功能损害:未及时处理的急性尿路梗阻以及慢性尿路梗阻常损害肾功能,即使治疗后仍会有不同程度的不可逆性肾功能异常,需监测尿量、定期监测肾功能,甚至需长期透析治疗。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均衡营养。
适量多饮水。健康成年人每天饮水量可以保持在2000~2500ml,根据个人情况,在此基础上适量加减;肾衰竭患者,应该询问相关医疗人员,决定适量饮水量。
心理支持
及时就医,正确认识疾病,切勿讳疾忌医。
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时,及时向亲友倾诉,也可以向医务人员寻求帮助,必要时进行心理咨询。
病情监测
监测疼痛、尿量变化,观察病情变化有无好转或者加重,及病情变化转折点。
随诊复查
伴有肾功能异常者,需监测尿量、定期监测肾功能,如有异常应及时就诊。
预防
不憋尿,需要排尿时就去。
规律作息,定期进行体育锻炼。
戒烟戒酒。
定期体检,出现泌尿系统不适症状时及时去正规医院就医。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